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编程思维、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当前C语言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解决方案。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涵盖了较多的数学和英语知识,这对数学和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教材往往从语法格式开始,逐步讲解各个要点,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陷入单纯记忆语法的误区,忽略了编程的实践性与创造性。
2. 计算机基础应用普及和手机依赖性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便捷,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较为熟悉,也养成了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习惯。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课下对编程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不足。
3. 上机操作课的轻视:C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但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往往不够认真,甚至出现互相抄袭的现象,这对于编程技能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4. 对课程意义理解不够:由于学生对课程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意识到C语言课程对未来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导致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基础性、精炼性、简便性:
- 基础性:教材内容应以C语言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避免设计过于深入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C语言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
- 精炼性:教材内容应该简洁、精炼,能够用最简短的语句清晰地阐述概念,避免不必要的篇幅负担,便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 简便性:针对上机操作的程序题目,应设计简单且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题目,以此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2. 解决学生对机房电脑和手机的依赖性问题:
- 对于机房电脑,授课教师应利用教师机全面控制学生的电脑,在非上机课时间禁止学生自由操作。对于失控的电脑要及时修理,确保教学秩序。
- 对于手机问题,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并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如警告、记过处分等,同时需要家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协助,共同管理学生的行为。
3. 加强上机课的监督与管理:
- 鼓励学生完成作业后及时提交至教师机,防止抄袭现象发生。
- 对于发现的抄袭行为,应采取重新出题或其他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作业。
4. 增强学生对C语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 应让学生充分理解C语言课程对未来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由“应试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旨在改善C语言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