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对于儿童早期金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体系中,一年级数学课程中加入“认识人民币”的单元,正是体现了这种教育理念的前瞻性与实用性。本文将以2018-2019学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为例,详细分析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认识人民币”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中国法定货币的不同面额,并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运算。人民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直接的货币形式,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也为他们将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打下基础。课程通过介绍1角、5角和1元的硬币,让学生识别不同面值的货币,并通过实际的加减运算练习,加强了学生对金额概念的理解。
基础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石。在这一单元中,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比较、加减等基础运算技能。例如,要求学生判断40角和3元的大小关系,或者计算在购买一定物品后剩余的金额,这些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此外,数序和数量的比较同样是培养学生数学直觉的重要内容,通过“>”、“<”或“=”符号的使用,学生能够对1到5的数字进行排序,这有助于他们理解数的顺序性和大小关系。
单位转换是数学应用的另一重要领域。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接触到重量、时间、长度和面积等单位的转换问题。通过比较千克与克、小时与分钟、米与厘米、平方分米与平方米,学生能够加深对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例如,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重量单位从千克转换为克,这对于掌握日常购物中的重量概念至关重要。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应用题往往设计成模拟购物场景,要求学生计算总价、找零或判断所持金额是否足够。这类问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还考验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在现实情境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
教学方法部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性。教案通过引入如农家小院图等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1到5的基数含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
2018-2019学年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不仅包含了货币知识、基础数学运算、数量和数序、单位转换以及应用问题解决等核心知识点,还融入了情境教学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应用思维。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在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