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电影暑期档用户洞察报告关键知识点解析
#### 一、暑期档概览
**暑期档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地位:**
- **时间跨度:** 暑期档是国内时间跨度最长的档期,一般从每年的6月1日持续至8月30日。
- **票房表现:** 2018年的暑期档总票房达到了173.7亿元人民币,相比2017年增长了约6%。
**票房增长分析:**
- **票房增长原因:** 尽管票房增长幅度不大,但反映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稳健发展态势。
- **观影人次变化:** 2018年暑期档观影总人次达到4.7亿,同比增长4.5%;人均购票张数为3.84张,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4%。
- **平均票价变动:** 平均票价为35元,相较于2017年有所上升,涨幅约为1.4%。
**头部影片贡献:**
- **头部影片对票房的影响:** 11部头部影片贡献了暑期档总票房的近80%。
- **票房分布:** 其中,票房量级在10亿以上的有5部,5-10亿的6部,1-5亿的15部,0.5-1亿的10部,1亿以下的则更多。
**影片评分与类型分析:**
- **不同票房量级影片评分情况:** 整体来看,票房越高,评分趋势也相对较高,例如《动物世界》、《蚁人2:黄蜂女现身》等。
- **特定影片评分表现:** 部分影片如《爱情公寓》的观众评分低于同档期平均值。
**观影人群特征:**
- **年轻群体偏好:** 暑期档期间,年轻群体尤其是学生的观影人次在周五有明显提升。
- **工作日观影人数增加:** 相比非暑期档期,暑期档的工作日观影人次占比有所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年轻观众的支持。
#### 二、暑期档发展历程
**暑期档概念演变:**
- **北美暑期档的起源:** 1975年《大白鲨》的成功确立了北美暑期档的地位。
- **中国暑期档的形成:** 2001年《珍珠港》的引入是中国暑期档概念的起点,2004年《十面埋伏》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片在暑期档的表现。
**重要时间节点:**
- **关键年份:** 2016年和2017年暑期档总票房分别为123亿和152亿人民币。
- **票房增长比例:** 这两年票房增长比例分别为26%和29%。
#### 三、票房走势与城市分布
**票房走势:**
- **整体趋势:** 2018年暑期档票房走势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6月份票房表现不如2017年同期。
- **单日票房突破:** 暑期档期间共有59天的日票房超过1亿元,且有三周周票房超过了10亿元。
**城市票房分布:**
- **一线至四线城市票房占比:** 各线城市的票房占比相对稳定,一线至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分别为19%、21%、21%和18%左右。
- **二线城市定义:** 本报告中的二线城市指代的是省会城市以及票仓较高的其他城市,共32个。
#### 四、小体量影片市场表现
**小体量影片挑战:**
- **生存空间有限:** 对于票房规模较小的影片而言,它们在市场上难以获得显著的票房收入,通常仅能维持短期放映。
- **去化速度加快:** 票房1亿以下的影片在暑期档的去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反映出市场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更高。
2018年电影暑期档用户洞察报告不仅揭示了暑期档在中国电影市场的特殊地位,还通过对票房数据、观影人群、影片类型等多个维度的分析,为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电影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