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教育体系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更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新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的“谁的红果多”主题公开课学习教案,是针对一年级学生设计的,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数学概念。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教案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方法。
教案从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入手,以小猴和小熊所拥有的红果数量为比较对象,引导学生思考谁拥有的红果更多。通过这一实际问题,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知到21个红果比18个红果多,从而自然地引出比较数大小的概念,并引入大于号“>”。
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量差异,教案中提出使用数数法。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通过数出具体的红果数量,不仅能够得到答案,更能直观感受到数字背后的数量关系。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计数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比较教学打下了基础。
进一步,教案引入了借助中间数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在比较21和18时,可以寻找一个位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数,比如19,让学生通过比较21和19、18和19的大小关系,间接地理解21大于18的道理。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有序的比较逻辑,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数字大小。
在比较两位数时,教案特别强调了十位的重要性。通过比较21和18,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21之所以大于18,是因为21有两个十位,而18只有一个十位。这一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数位比较的关键——首先比较十位。而当十位数相同时,教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个位数,如比较32和34,帮助学生理解个位数更大的数才是更大的数。
位数的概念也是教案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案指出,位数多的数一般更大,例如100和99的比较。在数学中,位数越多,数值范围越大。因此,教案总结了比较大小的两个关键步骤:(1)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2)位数相同,先比较十位数,再比较个位数。
为了巩固学生对比较大小原则的理解,教案设计了各种练习形式,包括填空、连线和判断大小等。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运用比较大小的步骤和技巧。例如,通过比较21和18,32和34,100和99等数字,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的排列顺序,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和比较能力。
教案的最后部分,通过设计50到100的数列,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这些数字的排列顺序。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数学逻辑思维,也使他们能够将比较大小的原则应用于更广泛的数学问题中。
新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谁的红果多”主题公开课学习教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系统地引导学生掌握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生动的教学情境,该教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了比较数大小的基本原则。在理解这些基本原则后,学生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