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诠释“生态好、产业强、林农富”林长制改革价值导向

发布日期:2025-01-09 08:23 信息来源:亳州市林业局 浏览量:
字体:  

林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正以其独特的价值导向引领着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亳州市林长制改革不仅是森林资源保护的有力抓手,更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关键引擎,真正诠释了“生态好、产业强、林农富”的价值导向。

生态好: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奠基可持续发展之路

林长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守护好绿水青山,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自全面实行林长制以来,亳州市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职责和任务,实现了“林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精细化管理。在亳州市,林长们不仅常态化开展巡林巡护,有效遏制了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生态的行为,还积极参与到林业产业规划、项目推进等工作中,促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

同时,亳州市还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等各项任务均超额完成,江淮运河生态廊道两侧15公里范围内的人工造林和森林质量提升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林长制的推动下,美丽亳州绿色本底不断夯实,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产业强:激发林业产业活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林长制改革不仅关注生态保护,更注重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亳州市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与康养林业特色产业,形成了多元化、高附加值的林业产业体系。

在林下种植方面,亳州市依托“中华药都”美誉,林下种植中药材已成为本地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已达20余万亩。同时,亳州市还大力发展林蔬种植、林菌种植等,蒙城县林下种植大球盖菇亩产达7000余斤,实现了林业和蔬菜、食用菌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林下养殖方面,亳州市利用林下空间养殖鸡、鸭、鹅等家禽以及牛、羊等家畜,形成了林下循环经济的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林下养殖总量达到100多万只。蒙城县国有白杨林场依托5千亩杜仲树的资源优势建设了林下杜仲羊养殖基地,杜仲叶养殖杜仲羊营养价值高,羊粪还能为树木施肥,这种养殖方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林农富:增进林农民生福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林长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林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亳州市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林农参与到林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中来,使他们成为了绿色发展的受益者。

一方面,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林业合作社等形式,周边村民可以在种植基地内务工,林场职工还可以入股养殖基地,根据经营情况进行股息分红,林农拓宽了增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为林农提供了政策支持、技能培训等,提升了林农就业创业和自我发展能力。

    生态好、产业强、林农富是林长制改革的价值导向,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亳州市的林长制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才能让林业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未来,亳州市将继续深化林长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