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everdi: Vespro della Beata Vergine

Raphaël Pichon 第一次接触蒙特威尔地的《圣母晚祷》(《Vespro della Beata Vergine》)时只有 10 岁。“那种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星系。”他告诉 Apple Music Classical,“这些音乐震撼了我,也改变了我。”时间回到当下,距离那场影响深远的首演已经过去了 25 年,距离他第一次亲自指挥这些作品也已过去 10 年。Raphaël Pichon 终于携手他麾下屡获殊荣的 Pygmalion 乐团,共同录制了这套被他称为“一趟实实在在的奥德赛之旅”(a real odyssey)的作品。 1610 年出版于威尼斯的《圣母晚祷》可谓是一个谜。关于这套作品的性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这些赞美诗、颂歌、圣歌和经文歌,究竟是一组应该被整体演出的套曲,还是由独立段落所组成的作品集?在 Pichon 看来,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它们既可以、也应该被结合起来看待,“这就像是一个装着神奇宝藏的盒子。”他说,“是万事万物的结合。但最好的感受方式,就是去完整地参观其中所有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故事。“ 这部作品的乐谱更像是“提问”,而非“回答”,细节呈现都交由演绎者决定。从乐队的体量到独奏或器乐的声部配置,再到乐段的先后顺序,乃至音高所有这些都可以由演绎者来自由裁量。“作品有巨大的诠释空间。”Pichon 说,“但我希望的是,经过十余年的演出,我们能够形成自己的解读。我希望你听到的并不是指挥家专断独行,而是听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就像我们的母语一样,是我们身份和性格的一部分。” 这种特点从引人注目的音乐开篇之处便体现得很明显:独奏的音调有着纯粹的戏剧性,粗犷而朴实的声音深植于地中海传统中,既有伊斯兰教宣礼员召唤晚祷的气场,也离不开传统天主教圣咏的影响。就像是有人将一枚硬币投进了威尼斯教堂的投币口,阴影中的壁画突然被照亮,呈现出丰富夺目的色彩和栩栩如生的细节。Pichon 的演奏让我们记起,蒙特威尔地也是同样引人注目的《奥菲欧》和牧歌的作曲家。《圣母晚祷》在 Pichon 的率领下充满了戏剧性和对比性,无疑是一部超大规模的精心杰作,甚至在独唱和独奏段落,歌唱家和演奏家总能进入即兴自发的状态之中。 专辑中的惊喜之处还不止于此。在设计这份录音时,Pichon 充分考虑到了其不同于现场音乐会的特点。为了创造出最令人满意的效果,他做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选择。例如,他去掉了素歌的连接段落。Pichon 说:“为此我犹豫了很久,而且我们原本已经录制好了两种版本。但我最终还是觉得素歌与现场表演的身体动作联系得更加紧密。”他还将同为蒙特威尔地创作的颂歌《Sancta Maria, succurre miseris》加进了《圣母晚祷》中间,以作为器乐奏鸣曲的补充。此外,各个乐章的音高也被处理得不尽相同,从而加强了戏剧弧度和巅峰体验。Pichon说:“这让对比非常自然,既有情绪释放,也有剑拔弩张。” 当然,整部作品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全新的结尾。与开篇段落和男高音独唱的那声呐喊相呼应,Pichon 为将解散词“Fidelium animae”同样配上了宣告的音乐模式。“感觉很自然。”他说,“我希望这样的选择能让我们的旅程更加清晰:这是一首循环的作品,一首如宇宙般宏伟的乐曲。回到我们的起点,回到如此简单的事情,是一种纯粹的快乐。我们已经遍览了如此复杂的世界,但最终又回到了它的本质,回到了只有一两个和弦的地方。我们就像是在用这些和弦说:‘谢谢。让我们下次再见。’”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