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能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工匠精神,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辛勤付出。从参加工作至今,徐敏在渤海活塞已经度过了17个年头,17年本可以有许多选择,徐敏却始终专注于数控机床加工。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凡的业绩。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长期实践中,徐敏一直秉承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得到了同事、领导和客户的充分肯定。
17年来,徐敏专注于数控机床加工,承担公司活塞专用机床床身的全部精密铣削生产任务,每年为公司加工活塞专用数控机床床身120件以上,质量合格率100%。主持参与了10余项技术改进及攻关项目,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3项获得国家专利,累计为公司创造效益1200余万元。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带出了多个优秀的徒弟。
“不居第一不罢休、位居第一不止步”,一直是渤海活塞的企业文化,徐敏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立足岗位、奋发有为,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汇聚砥砺奋进的强劲动能。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革命史、建设史、奋斗史的时代缩影,让广大干部职工能够通过接受红色洗礼,更好地滋养精神,不断地补足精神之“钙”,更好地“铸魂”。近日,烟台市各级工会用活胶东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劳模工匠的故事、新时期建设者的故事,信仰之火在广大职工心中熊熊燃烧。
走进烟台市新工人文化宫胶东根据地工运陈列馆,波澜壮阔的工运革命史和新时代劳动模范,让观众深刻了解到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自开馆以来,已吸引全市多家企业组织职工到这里参观学习。
在宣传教育活动中,烟台市各级工会还做好了夯实线上教育阵地,登录烟台工会网、“齐鲁工会”APP烟台频道、“烟台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供了精彩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
在龙口道恩集团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新入职员工正在老员工的带领一起参观学习,这里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还结合企业创业史,让职工切身感受艰苦奋斗的历程。
通过高标准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道恩集团把红色“基因”融入企业“血脉”,让每一名干部员工成为推动企业进步的红色“细胞”。
在杰瑞石油装备公司,从一线工人中评选出的匠心榜样成了生产线上格外显著的标志。
装备车间负责人杨炳刚,原来只是生产一线的普通技术工人,由于技术过硬,善于钻研创新,如今已经成长为杰瑞集团高管,被集团评为“装备工匠”。
如今,杰瑞集团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已形成完整体系,在杰瑞大学,党员导师为每位新职工提供为期至少三个月的指导,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教育引领广大职工争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今年以来,烟台市各企事业单位60多万人次参与上百个重点工程项目劳动竞赛,一线产业工人完成市级以上创新成果1万多项。发挥2400多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工人先锋号等示范岗位“集体效能”,实现了政治引领和创新创效“双丰收”。
烟台市各级工会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搭建好与职工的沟通桥梁,切实为职工做好服务,把政治教育和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契合推进,达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目的。
职工对集体活动的积极参与,也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更有人气,每逢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等重要时间节点,职工们都会聚到一起学习红色文化,分享党史知识、交流心得体会,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深度,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