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修金字塔的时候,“中国人”在干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分享至

前言:

金字塔。
一提到这个词,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非洲沙漠中那座座巍峨的石头建筑。
同为世界八大奇迹,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时间比万里长城和兵马俑要早了2000多年。
毕竟,金字塔建成于公元前2580年,这个事实让许多人产生了一个疑问:在古埃及人已经建起如此宏伟的建筑时,远在东方的中国是不是还处在原始社会的蒙昧状态?




1.
公元前2580年,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尼罗河畔忙碌着。
他们要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建造一座高达146.5米的巨型建筑——胡夫金字塔。
230多万块巨石,每块重达2.5吨。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一块石头的重量相当于一辆现代小轿车。
而他们需要搬运230万辆这样的"小轿车",将它们一块块垒起来,堆成一座40层楼高的建筑。
更惊人的是,动用的劳动力规模。
每年夏天,皇室成员都会走遍尼罗河流域,从每个村落中选择身强力壮的男子作为建造金字塔的劳力。
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劳动3个月。
当时古埃及的总人口不超过500万。
这意味着埃及动用了约2%的人口来建造这座金字塔。
这种规模的人力调动在古代是极其罕见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持续了20年的大工程并没有引发任何起义或动乱。
建造过程中展现出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重达数吨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合剂。
它们仅仅依靠精确的切割和咬合,就在沙漠中屹立了四千多年。
石块之间的缝隙小到连一张纸都插不进去。




2.
胡夫金字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还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谜题。
金字塔底部周长除以高度的两倍,得到的数字是3.14159——这就是圆周率π。
这个精确度令人震惊。
它不仅超过了后来希腊人计算出的3.1428,甚至与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5世纪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几乎完全一致。
金字塔的几何学奥秘远不止于此。
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完美展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关系。
这比毕达哥拉斯发现这个定理要早2000多年。
方位的精确度同样惊人。
金字塔的四个角分别对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误差不到1度。
塔尖指向北极星,底边与地球赤道平行。
更神奇的是,金字塔的位置恰好位于地球陆地中心。
如果把金字塔的经线延长,可以将地球的陆地面积分成相等的两半。
金字塔高度乘以十亿,就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这么多数字上的巧合,那就肯定不全是巧合,古埃及人掌握着超越时代的知识。




3.
这座令人惊叹的建筑,背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每块重达2.5吨的石头都需要从采石场运到建筑工地。
由于当时没有铁器,工人们只能用铜制工具开凿石块。
铜器敲击数十下就会变钝,需要不断重新锻打。
运输是另一个巨大的挑战。
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在运输路线上铺设了特殊的泥土路面。
通过控制洒水量,让沉重的石块可以在湿滑的路面上滑行。
在不适合洒水的地方,他们就在路面上铺设圆木,让石块在上面滚动。
这些技术虽然巧妙,但耗费的人力和物力是惊人的。
整个国家的资源都在为建造这座陵墓而服务。
就在古埃及人倾尽全国之力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在遥远的东方,当时的中国文明进程到了什么程度呢?
翻阅史料发现当时的中国也发生了一件影响5000年的大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