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大吉 跟着语文卷游楼塔
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刚结束的萧山区小学期末考试也洋溢着浓浓年味。六年级语文试卷中出现了国家级非遗“楼塔细十番”,让不少学生和家长直呼后悔:“还没来得及去,也没机会听!”
为此,区融媒体中心与楼塔镇特联合策划了此次《跟着语文卷游楼塔》研学线路,让知识走出课本,在千年古镇里赏细十番、舞滚龙、搡年糕、做灯彩、报添丁、杀年猪,再尝一尝老底子十碗头……以语文为灵动的向导,踏上这别具一格的研学之旅吧!
赏细十番
楼塔细十番,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如小说中的精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据记载,公元1377年,明代御医楼英父子返乡时将“十番”音乐带回家乡,楼塔“细十番”由此而生并传承至今。数百年来,“细十番”因曲调幽雅、悠扬悦耳而深受当地人的喜爱,20世纪50年代曾在省民间音乐观摩演出中获得一等奖。2006年12月,楼塔镇成立细十番协会。2008年6月,楼塔细十番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楼塔“细十番”演奏方式有“行姿”和“坐姿”两种,包含笙、箫、笛、琵琶等十余种中国传统乐器。在悠扬的丝竹声中,我们能感受到演奏者们对文化的坚守与热爱。
舞滚龙
楼塔滚龙,是一场力与美的视觉盛宴。在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滚龙可做出“跳龙门”“金龙盘柱”等招式,招式粗犷威武,动作大起大落,有数十套之多。
民间艺人在表演时,身着红黄色对襟衣等服饰,头裹绸布,高举滚龙杆,让双龙翻滚,做出卧如虬龙、腾飞起舞等各种姿态,令人眼花缭乱。
锣鼓声声除旧岁,摘财纳福滚龙来。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承载着楼塔人祈求丰收、平安的美好愿景。这一趟楼塔之行,让大家亲身体验到书本之外的文化传承魅力。
搡年糕
搡年糕,描绘着楼塔的温暖与热闹。每至年末,邻里乡亲聚在一起,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一人手持木杵,一下又一下地用力舂捣,另一人则适时翻动糯米团。两人配合默契,一舂一翻,木杵与石臼碰撞发出的“咚咚”声,仿佛是生活的鼓点,敲出了浓浓的年味儿。
搡好的年糕,散发着阵阵米香,一口咬下,软糯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做灯彩
楼塔灯彩历史悠久,集传统技法为一体,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2011年,楼塔灯彩入选萧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鱼、雄鸡、孔雀……形状各异的灯彩映衬着灿烂的灯光。当夜幕降临,灯彩内的烛火或灯泡亮起,光影透过彩纸,投射出如梦如幻的图案,整个古镇仿佛沉浸在一片诗意的氛围之中。
这里还有位全身心投入楼塔灯彩传承的文化传承人楼林伟。去年,我们曾报道过他一边在纸箱厂里做锅炉工人,一边传承楼塔灯彩的故事。他后来获得阿里巴巴的资助,并被评为正能量人物,在镇村的支持下有了楼塔灯彩非遗工作室。
报添丁
楼塔的仙岩楼氏有岁末报生的传统。报生,即在每年的岁末到祠堂把去年出生的新丁报上族谱登记。楼塔将报生传统列为楼塔年俗文化节的重要内容,命名为“报添丁”。
报添丁仪式独特庄重,有着欢乐郑重、恭敬履正的氛围,旨在教诲报生者明迪启智,迈好人生第一步。
杀年猪
杀年猪,是自古以来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在农耕社会,普通人家全年忙于农活。到了年末,正好农闲,“杀年猪”为家里添一份充实、欢乐的年味儿,在忙碌之余拾得一份满足的喜悦。
楼塔的“杀年猪”,宛如一部热闹的生活戏剧,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年节的欢乐。
尝十碗头
“十碗头”是楼塔传统的筵席菜肴组合,也是楼塔人在婚丧嫁娶、重大节庆等场合必不可少的美食盛宴。
“十碗头”书写着古镇的饮食文化与热情好客。研学当天,我们也将尝一尝老底子“十碗头”,来一场味蕾的享受。
一口三鲜汤祛除寒冷,一碗大豆腐打开胃口,传统十碗头,配上热腾腾的米饭,舌尖上的跳动,经久不息……
知识并非仅仅蜷缩于课本的字里行间,它更活跃在广袤的研学之路上,愿你在这趟旅程中收获满满的美好与回忆,体会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互融合的乐趣。
活动及报名信息
活动费用:学生358元
活动时间:1月23日(周四)
集散地点:萧山区融媒体中心
报名方式:
活动对象:7—16岁中小学生
活动人数:限额25人
报名时间:即日起—1月22日 12:00
注意事项:
1.因个人原因无法成行,扣除已产生的个人相关费用,退回剩余费用
2.因主办方未成团或不可抗力(如天气),活动将延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报名缴费成功视为同意以上条款
4.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萧山网所有
咨询电话:1807270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