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全省各级应急指挥部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应急管理局:
现将《全省各级应急指挥部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2024年7月19日
全省各级应急指挥部建设实施方案
为落实《“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和应急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部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全省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现就全省各级应急指挥部建设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以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为主线,完善应急指挥部体系,健全应急指挥机制,不断提升应急指挥的效能,最大限度防范灾害事故,最大限度减轻伤亡,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完善应急指挥部体系的全过程各环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系统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应急指挥部建设,确保应急指挥部体系运行顺畅高效。
——坚持实战牵引。以实战需求为牵引,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实战、一切围绕实战,一切服务实战”的理念,不断提升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新形势下应急指挥部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建强各级应急指挥部,完善制度规范,优化工作流程,夯实基层基础,破解难点堵点问题。
——坚持科技赋能。加强大数据分析、融合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各类关键数据的深度融合、综合应用,提升应急指挥工作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二、建设时间安排和目标
2024年8月底,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完成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并开展建设,同步指导辖区县(市、区)谋划建设;10月底,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完成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并开展建设。2025年6月底,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谋划部分乡镇(街道)试点应急指挥部建设。2024年底,省、市、县各级初步具备与所承担工作任务相匹配的指挥场所、设备设施和支撑保障等,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基本形成;值班值守、信息报告、会商研判、决策支持等应急指挥基础能力显著提高;应急联合指挥信息化系统满足断网、断电、断路等极端情况下的指挥调度保障需求,各级指挥信息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到2025年底,建成科学、规范、高效、安全、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各级应急指挥部功能作用发挥更加突出,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处置灾害事故的主平台,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具体建设任务
(一)明确应急指挥部总体框架和定位。各级应急指挥部是应急管理部门服务保障党委和政府指挥处置灾害事故的应急指挥平台。与国家应急指挥总部、省应急指挥部上下贯通、各负其责、相互支撑、一体应对,共同构建高效规范的应急指挥部体系。各级应急指挥部常态应急下,按照内部业务科(处)室分工,处置一般性的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等突发事件;非常态应急下,依照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等规定,启动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生产等应急响应或专项协调机制,各部门、各单位进入应急指挥部按照席位制开展联合指挥,集中资源力量支撑保障领导指挥决策处置,形成应急合力。各级应急指挥部日常运行工作由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中心(或相应的内设机构)牵头承担,其他内设业务机构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开展工作。
(二)强化应急指挥部功能建设。各级应急指挥部要保障实施统一指挥,着力完善调度指挥、会商研判、响应联动、业务保障等功能。加大业务系统、通信网络和指挥终端建设力度,形成完善的应急指挥信息化网络。要以实战标准建设应急指挥场所,配齐应急指挥需要的各类设施设备,做好联合值守和联合指挥模式下各项保障工作。
(三)强化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健全内部运行管理机制。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值班岗位,建立常态化选派年轻干部到值班岗位锻炼的制度。稳步推进市、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与本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建共用应急联合指挥平台,实行“线上”“线下”多形态联合值守。根据各地预案,市、县级在高等级预警、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期间,启动有关部门联合值守。严格落实重特大灾害事故紧急信息1小时报告要求,拓宽建强信息渠道,优化信息报告程序,重要紧急情况先电话报告,之后书面报告,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加强值班值守、信息报告的检查指导和问题通报。
(四)完善会商研判制度。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会商研判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研判分析。常态应急下,开展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定期和重点时段风险综合研判,为风险防范和指挥处置等提供参考;非常态应急下,加强统筹协作,充分发挥各专项指挥部专长和资源优势,及时跟踪掌握各类灾害事故发展态势,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联合会商研判,研究提出应急响应级别和应对处置方案的建议。
(五)优化分级响应流程。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持续优化分级响应流程。以灾害事故处置实战需求为导向,分类制定洪涝、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等应急响应手册和指令清单,健全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体系,明确各个响应级别的职责任务、流程措施、资源保障等具体内容,进一步推动各级应急指挥部调度指挥、应对处置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六)提升预警发布和叫应效能。完善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基于致灾阈值的预警服务,提高针对重点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将预警纳入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提高临灾预警叫应的执行力,落实直达网格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
(七)完善队伍和物资调用。优化完善救援队伍调动机制,将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纳入应急指挥体系,救援期间实施统一指挥。健全应急救援队伍现场协调机制,引导社会应急力量规范有序参与应急处置和救援行动。建立应急物资统一调配制度,完善调拨流程。依托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机制,保障救援力量、重点物资装备安全高效运输、顺畅有序通行。
(八)推动应急协同联动。按照联动机制等文件要求,加强与本级国防动员部门、消防救援队伍等部门之间协同联动。打造应急应战物资装备共享平台,完善应急通信装备(如综合应急指挥车、穿戴式单兵、图传无人机、布控球等设备)共享机制,相互提供技术支持。常态化开展灾害事故可视化应急通信拉练,组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定期组织联训联演,不断提升应急协同联动能力。完善军地协调联动,健全协同救援机制。强化政企合作,发挥交通运输、通信、物资保障、快递物流等行业企业的应急服务保障作用。
(九)夯实应急指挥工作基层基础。强化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在应急指挥领域的应用。推动乡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整合乡镇应急、水利、消防、公安等人员,探索建立联合值守、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广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技能。
(十)提升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跨部门且满足全灾种应急救援需要的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实现各级应急指挥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单位、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通信网络连接,强化基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应急救援队伍卫星电话、北斗终端、卫星便携站等应急通信设备和图传无人机、布控球、单兵等视频采集设备的配备,市级要强化长航时无人机、移动指挥车等先进设备的统筹配备和使用,提高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下的通信保障能力。
(十一)加强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统筹建设自上而下、贯通各级、平急一体、常态运行的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具备信息报告、指挥调度、联合会商、辅助决策、预案管理和电子地图等功能,满足大屏端、移动端、电脑端等多端应用需求,横向覆盖各行业领域、重点单位和应急救援力量。推动气象、水利、地震、地质、林草、城市管网、矿山和危化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基础支撑服务整合共享,实现数据成果多部门、多层级互通。
(十二)加强指挥人员能力建设。坚持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积极开展指挥要素专项演练,强化应急指挥总结复盘,系统培养“一专多能”型指挥人才。以灾害事故应对处置实战需求为导向,通过定期培训、实战演练、复盘分析、业务交流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为各级应急指挥部的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四、加强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完善应急指挥部体系全过程各环节。积极争取本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对本地区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和相关工作推进情况的督促指导。
(二)强化政策支持。要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措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本级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投入,优先保障应急指挥部重点项目建设。
(三)强化责任落实。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落实举措,明确重点任务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省应急管理厅分别在10月、12月对市级、县级应急指挥部建设情况开展督导检查,检查情况纳入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
附件:省、市、县级应急指挥部建设清单
附件
省级应急指挥部建设清单
一、应急指挥部基础建设
(一)指挥值守保障场所
1.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指挥大厅,指挥大厅背景板统一标注“安徽省应急指挥部”。
2.具备应急值守、会商研判室、备勤休息室等业务支撑保障场所。有条件可视情配置监测预警厅、新闻发布厅、推演室、专班办公室和以车辆为载体的移动指挥部等。
3.应急指挥部席位设置满足当地灾害事故应对处置实际需求。
(二)设备设施
4.配备视频指挥、视频会商等设备,具备与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市县级应急指挥部和消防救援部门指挥中心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能力,以及随时与前方指挥部联通能力。通过试点先行,逐步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
5.指导基层配备单兵、布控球、370MHz无线通信设备、网络对讲机、视频图传终端、无人机、国产卫星电话、北斗终端、卫星便携站等应急指挥通信设备。
6.打通同级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指挥调度骨干网络,以及卫星通信、370MHz无线通信等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应急指挥通信空天地“一张网”。
7.具备抗毁抗扰、冗灾备份能力,核心设备实现双机热备份,确保指挥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8.具备传输涉密内容的设备、系统、链路等。
(三)共建共用联合应急指挥平台
9.以统一应急值守、统一信息报送、统一视频指挥、统一研判会商、统一指令传达、统一资源调度为目标,推动形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应急管理部门从消防救援部门共享应急指挥相关的图像综合管理、智能指挥或警情信息、融合通信等系统;消防救援部门从应急管理部门共享应急指挥相关的视频指挥、监控视频以及防汛抗旱、防台风、地震地质、森林草原防灭火、危化等系统。
10.应急指挥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单位、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互联互通,建立完善各类支撑信息数据库,实现视频、数据、资源等关键要素的多部门、多层级实时安全共享和深度融合应用。
11.统一使用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应急指挥部指令通过多种方式能够及时完整下达至市县级应急指挥部及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并接收基层单位报告的灾情信息,满足全灾种救援应急指挥需求。
二、应急指挥制度机制
(四)建立健全联合值守机制
12.在自然灾害高风险时段、灾害事故响应期等重要时段,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救援协调、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处室(单位)实行联合值守;根据有关应急预案或工作要求,省直相关部门可派员或视频方式开展联合值守,协同应对应急处置等相关工作。
13.省应急管理厅和省消防救援局实行常态化联合值守,共同制定联合值守运行制度和机制,明确有关职责分工,并做好相关工作保障。日常通过视频联通、一键响应、信息共享等技术手段,及时相互通报突发灾害事故信息,实现线上联合值守、联调联战。在自然灾害高风险时段、灾害事故响应期等重要时段,省消防救援局选派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人员到省应急管理厅集中联合值守。
(五)完善会商研判制度
14.在常态应急下开展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定期和重点时段风险综合研判。
15.在非常态应急下,及时跟踪掌握灾害事故发展态势,在应急指挥部组织联合会商研判。
(六)提升预警发布效能
16.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包括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合作、联动机制等)
17.实时掌握相关部门发布的红色预警信号动态。
(七)优化分级响应流程
18.制定洪涝、干旱、低温雨雪冰冻、地震地质、森林防灭火、生产安全事故等应急响应手册和指令清单,做好与现行应急预案的衔接。制定的预案、方案、手册等明确各个响应级别的职责任务、流程措施、资源保障等具体内容。
(八)加强协调联动
19.建立横向与有关部门和重点单位及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平台互通、协调联动等机制。
20.建立衔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及社会应急力量的协调联动机制。
(九)完善队伍和物资调用
21.建立各类救援力量协调调动机制和电子地图。
22.建立应急物资调配制度和电子地图。
三、综合保障制度机制
23.指导支持下辖市县区建成应急指挥部。
24.建立应急指挥部日常运行工作机制,指挥中心(或相应内设机构)承担日常工作,具备应急指挥部运维机制。
25.制定并严格落实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
26.具备应急指挥部运维机制。
27.具备专家团队支撑指挥调度、会商研判以及必要技术保障。
28.安委会、防减救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依托应急指挥部部署防范、应对处置工作等。
29.以多种形式将应急指挥部建成服务保障本级党委和政府指挥处置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平台。
多种形式包括:党委和政府已印发相关文件明确成立应急指挥部;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主要在应急指挥部指挥处置灾害事故、部署防范工作;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认可建成应急指挥部等。(至少满足以上一种形式)
市级应急指挥部建设清单
一、应急指挥部基础建设
(一)指挥值守保障场所
1.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指挥大厅以及应急值守、会商研判、视频会议室、备勤休息室等固定保障场所。指挥大厅背景板统一标注“XX市应急指挥部”。有条件的地方可视情配置监测预警厅、新闻发布厅、推演室、专班办公室和以车辆为载体的移动指挥部等。
2.结合当地灾害事故特点和工作实际,突出加强应急指挥部相应方面功能建设。
(二)设备设施
3.配备视频指挥、视频会商等设备,具备与各上级应急指挥部、县级应急指挥部和消防救援部门指挥中心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能力,以及随时与前方指挥部联通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
4.指导基层配备单兵、布控球、370MHz无线通信设备、网络对讲机、视频图传终端、无人机、国产卫星电话、北斗终端、卫星便携站等应急指挥通信设备。
5.实现同级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指挥调度网络,以及卫星通信、370MHz无线通信等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应急指挥通信空天地“一张网”。
6.具备抗毁抗扰、冗灾备份能力,核心设备实现双机热备份,确保指挥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7.具备传输涉密内容的能力。
(三)共建共用联合应急指挥平台
8.以统一应急值守、统一信息报送、统一视频指挥、统一研判会商、统一指令传达、统一资源调度为目标,推动形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应急管理部门从消防救援部门共享应急指挥相关的图像综合管理、智能指挥或警情信息、融合通信等系统,以及具有当地特点功能的自建系统;消防救援部门从应急管理部门共享应急指挥相关的视频指挥、监控视频以及防汛抗旱、防台风、地震地质、森林草原防灭火、危化等系统。应急管理部门要统筹做好横向打通有关行业领域信息系统,推动相关数据全面汇聚融合共享。
9.应急指挥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单位、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互联互通,建立完善各类支撑信息数据库,实现视频、数据、资源等关键要素的多部门、多层级实时安全共享和深度融合应用。
10.统一使用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应急指挥部指令通过多种方式能够及时完整下达至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并接收基层单位报告的灾情信息,满足全灾种救援应急指挥需求。
二、应急指挥制度机制
(四)建立健全联合值守机制
11.在自然灾害高风险时段、灾害事故响应期等重要时段,有条件的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可根据要求开展部门内部和部门间联合值守。
12.在自然灾害高风险时段、灾害事故响应期等重要时段,市级消防救援部门根据本地实际通过派员或视频联通等方式与同级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值守,及时相互通报突发灾害事故信息。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部门共同制定本区域联合值守运行制度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并做好相关工作保障。
(五)完善会商研判制度
13.在防汛、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关键期以及启动应急响应期间,及时跟踪掌握灾害事故发展态势,组织联合会商研判。
(六)提升预警发布效能
14.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实时掌握相关部门和下辖县区红色预警信息动态。(包括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合作、联动机制等)
(七)优化分级响应流程
15.结合本地灾害事故特点,制定相关应急响应手册和指令清单,做好与现行应急预案的衔接。制定的预案、方案、手册等明确各个响应级别的职责任务、流程措施、资源保障等具体内容。
(八)加强协调联动
16.建立横向与有关部门和重点单位及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平台互通、协调联动等机制。建立衔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及社会应急力量的协调联动机制。
(九)完善队伍和物资调用
17.建立各类救援力量协调调动机制和电子地图。
18.建立应急物资调配制度和电子地图。
三、综合保障制度机制
19.指导支持下辖区县建成应急指挥部。
20.建立应急指挥部日常运行工作机制,指挥中心(或相应内设机构)承担日常工作,具备应急指挥部运维机制。
21.制定并严格落实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
22.安委会、防减救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依托应急指挥部部署防范、应对处置工作等。
23.以多种形式将应急指挥部建成服务保障本级党委和政府指挥处置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平台。
多种形式包括:党委和政府已印发相关文件明确成立应急指挥部;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主要在应急指挥部指挥处置灾害事故、部署防范工作;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认可建成应急指挥部等。(至少满足以上一种形式)
县级应急指挥部建设清单
一、应急指挥部基础建设
(一)指挥值守保障场所
1.具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指挥大厅以及应急值守、会商研判、视频会议室、备勤休息室等固定保障场所。指挥大厅背景板统一标注“XX县(市、区)应急指挥部”。有条件的地方可视情配置监测预警厅、新闻发布厅、推演室、专班办公室和以车辆为载体的移动指挥部等。
2.结合当地灾害事故特点和工作实际,突出加强应急指挥部相应方面功能建设。
(二)设备设施
3.配备视频指挥、视频会商等设备,具备与各上级应急指挥部和同级消防救援部门指挥中心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能力,以及随时与前方指挥部联通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
4.配备单兵、布控球、370MHz无线通信设备、网络对讲机、视频图传终端、无人机、国产卫星电话、北斗终端、卫星便携站等应急指挥通信设备。
5.实现同级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指挥调度网络,以及卫星通信、370MHz无线通信等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应急指挥通信空天地“一张网”。
6.具备抗毁抗扰、冗灾备份能力,核心设备实现双机热备份,确保指挥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三)共建共用联合应急指挥平台
7.以统一应急值守、统一信息报送、统一视频指挥、统一研判会商、统一指令传达、统一资源调度为目标,推动形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因地制宜推进应急管理和消防救援部门应急指挥相关的自建信息系统相互接入共用,上级部署的相关系统通过互开账户、系统集成等方式,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8.应急指挥部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单位、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互联互通,实现视频、数据、资源等关键要素实时安全共享和深度融合应用。
9.统一使用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应急指挥部指令通过多种方式能够及时完整下达至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并接收基层单位报告的灾情信息,满足全灾种救援应急指挥需求。
二、应急指挥制度机制
10.在自然灾害高风险时段、灾害事故响应期等重要时段,有条件的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可根据要求开展部门内部和部门间联合值守。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部门要加强工作联系,结合实际联合值守,平时通过视频联通、一键响应、信息共享等技术手段,及时相互通报信息,实现一体化联调联战、联合会商和联合处置。
11.结合本地灾害事故特点制定相关应急响应手册和指令清单,做好与现行应急预案的衔接。制定的预案、方案、手册等明确各个响应级别的职责任务、流程措施、资源保障等具体内容。
12.建立横向与有关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平台互通、协调联动等机制。建立衔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及社会应急力量的协调联动机制。
三、综合保障制度机制
13.制定并严格落实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
14.安委会、防减救灾委等议事协调机构,依托应急指挥部部署防范、应对处置工作等。
15.以多种形式将应急指挥部建成服务保障本级党委和政府指挥处置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平台。
多种形式包括:党委和政府已印发相关文件明确成立应急指挥部;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主要在应急指挥部指挥处置灾害事故、部署防范工作;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认可建成应急指挥部等。(至少满足以上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