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就哈独立三十周年接受哈媒采访 | ||
2021-09-30 22:16 | ||
近日,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就哈独立30周年接受哈《阿斯塔纳晚报》采访。 问:尊敬的大使先生,哈中即将迎来建交30周年的重要日子。30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并于2019年历史性地迈上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台阶。正如托卡耶夫总统所说,哈中关系已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典范。您如何评价当前中哈关系?未来两国关系有哪些重点发展领域? 答:中国是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并与之建交的国家之一。自1992年1月3日建交以来的30年间,中哈关系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引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受住了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考验,走过了一条辉煌而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为促进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为国家间睦邻友好相处的典范。中国有句古语,“三十而立”。步入而立之年的中哈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两国高度的政治互信和坚强的战略引领。中哈率先全面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边界问题,并早在2002年就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哈世代友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此后中哈关系定位每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直至2019年提升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的崭新水平,这对中哈两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双边关系定位,充分说明了中哈关系的高水平、特殊性和两国业已建立的高度政治互信。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两国历代领导人都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和深厚个人友谊,正是他们的亲自关心和战略引领,确保了两国关系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进。二是深度的战略对接和完善的合作机制。多年来,中哈基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和都处于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关键阶段的基本国情,始终将两国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共谋发展。特别是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后,两国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开展了深度对接,包括商定了一系列重要产能合作项目,使中哈合作更加契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相对应,中哈业已建立政府间合作委员会机制,并下设各个分委会,双方合作顺畅、高效,确保了对经贸、能源、安全、交通、文化等各领域予以全面统筹。三是独特的优势互补和高度的利益融合。中哈山水相连,哈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欧亚交通枢纽的地缘优势,已同中国资金、技术、产业体系等优势深度融合,一大批合作项目已建成惠及民生。而中哈务实合作一大显著特点就是重点围绕改善哈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哈国内产业结构等民生领域做文章,始终以惠及哈人民利益为重,给哈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远胜于某些人的“空头支票”,因而也得到哈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四是相近的人文思想和相同的国际合作理念。中华民族和哈萨克民族都深受东方文明熏陶,文化相近,理念观念趋同,这使得两国人民始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中哈友好的最大底气和最重要国情,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抹杀不了的。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势,中哈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立场相同或相近,例如双方均主张以联合国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均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等理念,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信论坛等多边框架内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大力维护双方共同利益,为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互相给予了大量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为合作抗击疫情、保障两国人民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患难见真情”的崇高精神。未来,两国应立足“后疫情时代”的新情况、新现实,创新合作形式,加强在卫生健康、数字和网络技术、绿色产业等领域合作,为进一步提升两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问:中哈经贸领域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但新冠疫情给哈中人员和货物往来、边境贸易都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目前中哈经贸合作发展情况如何? 答:中哈建交30年来,两国在经贸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成果丰硕。贸易方面,1992年,中哈贸易额仅3.68亿美元,而2020年这一数字已达214.3亿美元,增长近60倍。投资方面,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哈各类投资累计达214亿美元,涉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环保等许多项目,是哈主要外国投资来源国之一。北哈州爱菊集团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奇姆肯特炼厂、阿拉木图州太阳能电厂、克孜勒奥尔达州玻璃厂、“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公路等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哈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中哈发挥地缘优势,开展过境运输合作,两国已开通5对常年对开口岸、5条油气跨境运输管道、2条跨境铁路干线和1个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国连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使哈拥有了出海口,过境哈的中欧班列数量不断增长,2021年1-8月累计开行达10030列,给哈带来了大量收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阿斯塔纳金融中心建设,两国金融合作渐入佳境。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两国“一带一路”合作依然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21年1-7月,中哈货物进出口总额147.8亿美元,同比增长30.6%,较2019年同期增长29.9%。其中,中国对哈出口79亿美元,增长47.6%,较2019年同期增长27.8%;自哈进口68.8亿美元,增长15.4%,较2019年同期增长32.6%。近期,由中国企业承建的科斯塔奈州50兆瓦风电站、东哈州图尔古松水电站等项目投产竣工,阿特劳州石油化工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竣工。这些项目大大促进了哈工业水平的提高,为哈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问: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疫情新常态形势下,两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开展人文合作,推动民心相通? 答:中哈两国人民世代毗邻而居,和睦相处,1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承载了双方几千年来相互交往的深情厚谊。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正常交往,但阻断不了两国人民的心灵沟通与友好交流。疫情以来,双方积极拓展线上交流等新形式,加强影视剧译播等非接触式文化合作,使中哈人文交流持续升温。去年,驻哈使馆举办线上汉语夏令营、“一带一路”短视频大赛、“丝路云端”中文歌曲大赛等在线文化活动,受到两国网友热烈欢迎。哈电视台译播《武汉抗疫记》、《武汉24小时》等纪录片,播放《都挺好》、《美好生活》等中国影视剧,受到哈观众热捧,收视率最高时达12%。今年,中国成功举办了“阿拜日”等系列哈文化活动,多部中国书籍在哈顺利出版,《嘿,老头》等多部脍炙人口的中国影视剧与哈观众见面,受到民众热烈欢迎。两国留学生坚持通过网课等形式接受语言文化教育,实现“停课不停学”,在哈“汉语热”和在华“哈语热”不断升温。不久前,“汉语桥”哈萨克斯坦赛区比赛顺利举办,哈汉语学生表现优异,在各国选手中大放光彩,令中国观众赞叹不已。哈儿童还获得“上合文化小大使”和“故事之星”称号,成为中哈友好和上合组织大家庭的年轻友谊使者。不久,我们还将在哈举办中国电影月、中国歌曲大赛和中国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相信随着“云旅游”“云课堂”等依托网络技术开展的全新人文交流形式不断深入普及,疫情期间中哈文化交流合作的大门将进一步打开。 问:您提到了哈中在抗疫合作方面“患难见真情”,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答:去年1月疫情在中国爆发后,哈政府及社会各界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令中国人民十分感动。疫情在哈出现后,中国立即向哈提供了包括疫苗、药物、口罩、手套等在内的大量防疫物资,并派遣医疗专家组到哈指导抗疫,得到哈方高度评价。仅2020年,中国累计向哈提供约1000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占哈获得全部援助物资的一半以上,中国是向哈提供抗疫援助最多、援助物资种类最齐全的国家。特别是中国研制的疫苗,以其高有效性、高可靠性和低不良反应率获得哈民众普遍信任,不久前最新一批中国疫苗已运抵哈,正在积极助力哈抗疫斗争。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疫情发生以来,两国政府和人民始终相互理解、支持和鼓励。两国元首多次视频通话对团结抗疫掌舵规划,双方在国际和地区抗疫合作中保持密切沟通配合,两国民众相互录制抗疫短视频、歌曲等为对方加油鼓劲,感人情况不胜枚举。这种精神和情感上的相互支持更为难能可贵,凸显了中哈几千年来的传统睦邻友谊和两国领导人所倡导的中哈命运共同体意识。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最终战胜疫情。 问:今年是哈萨克斯坦独立30周年。您如何评价哈独立3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您担任中国驻哈大使已经3年多了,对我们的首都有什么评价?中哈两国首都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哈萨克斯坦独立30年来,在纳扎尔巴耶夫首任总统和托卡耶夫总统的领导下,克服了独立之初的种种困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今天,哈国家政治形势稳定,公民权利充分实现,民族文化得以复兴,“伟大草原”已成为哈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哈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日益改善,农业、工业齐头并进,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在国际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哈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信等国际组织活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衷心祝愿哈持续发展、永远繁荣。 努尔苏丹是中国首都北京的友好城市,两座城市各具特色。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努尔苏丹则更为年轻、现代。我到任3年多来,亲眼见证了它的飞速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努尔苏丹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的高楼、商场、公园、学校、医院等拔地而起,人口不断增长,经济日趋繁荣,民众生活便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欧亚大陆中心和“伟大草原”心脏。相信这座以哈首任总统、民族领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会越来越美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