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天路通车周年 外国记者见证西藏变与不变 | ||||||||||||||||||||||||||||
2007-08-07 00:00 | ||||||||||||||||||||||||||||
2007年7月26日至8月1日,外交部新闻司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组织12个国家19家驻华新闻机构的32名记者赴西藏拉萨和日喀则两地参观采访,亲身感受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一年来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在藏期间,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郝鹏、副主席尼玛次仁为记者团举行记者招待会。记者分别走访拉萨客、货运站、曲水县农民安居工程、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拉萨市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自治区藏医院及藏药厂等地。一路走来,一路新感受,一路新认识。
一、五彩天路 鹰然启航 根据安排,部分记者自青海西宁乘坐N917次列车沿青藏铁路入藏。列车渐行渐速,海拔愈升愈高,大家的心情也随之启航。窗外景致日益开阔,人的心境逐渐净朗。沿线风景磅礴绚烂:戈壁漫沙,共鸣大漠孤烟;峭壁绝岭,领略奇绝自然;葱茏草甸,点缀牛羊帐幔;皑皑雪山,映衬层云蓝天。沱沱河挥挥洒洒,见证着长江的本源;可可西里沿线条条动物通道,舞动着缕缕移动的风景线;错那湖静谧宁婉,梳妆着沿线15公里的蜿蜒;唐古拉山口据守着青藏铁路的高点,气度非凡……大气蕴着秀美,精致偎着浩荡,自然的和谐完整展现。戈壁处护沙设施随处可见,湖流边隔离线令列车近而不染,动物通道的规划细致安全,凡此种种都呈现着青藏铁路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悠然。列车仿佛行走在画屏之中,这画屏,是人与自然的联袂之作,是路与景的和谐统一。列车设备齐全,舒适便捷,乘务人员服务周到,笑语嫣然。车内的气氛与车外的景色相互辉映、相互感染。每天,大约有2500人乘4列入藏列车享受这条铁路沿线的美景,天路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对雪域高原的神往与现实拉得如此之近,美丽和自然俯拾皆是,伸手可触,但又保持得如此纯净。能享受高原美景的人大幅度地增加了,但高原没有失去原来的面目,旅游与环保取得了良好的统一。铁路在雪域和外界间筑架起一道桥梁,在人与自然间勾连起一道纽带。
二、新起点 新发展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一年来究竟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是记者们此次赴藏采访的核心关注。自治区常委副主席郝鹏在记者会上介绍说,这种影响就是全面的促进作用!今年上半年西藏全区实现GDP1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增长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5%。西藏经济以前主要靠中央财政投资拉动,而今年以来呈现投资、消费、进出口同步增长的可喜态势,其中消费总额达52亿元,同比增长26.7%,这主要归功于青藏铁路的开通。郝副主席特别指出,这种发展势头具有可持续性,将使全区各族人民从中实实在在受益。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问起政府发展经济的思路,尼玛次仁副主席侃侃而谈,从稳定农业生产到发展优势产业、到依托青藏铁路推进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突出西藏将坚持西藏当地实际,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主,思路明晰,措施扎实。 记者还专程到拉萨火车站客、货运站参观采访。客运站建筑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内部装修优美典雅,维护得十分干净整洁,许多记者都赞不绝口,认为这是在中国见到过的最好的火车客运站。站前,辅抵拉萨的乘客难掩兴奋,在车站建筑前纷纷合影。货运站内,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摆放整齐,等待输往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车站负责人介绍说,一年来列车入藏客运量达68.8万人次,出藏67.7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内地与西藏的人员交流往来、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货运列车开通一年来,通过铁路的进藏物资达64万吨,出藏物资达4.1万吨,内地大量百货、食品、建筑材料的入藏进一步丰富了藏区物资供应。 记者还来到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采访。该开发区是我国第4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黄羽天主任详细介绍了园区搬迁政策、规划设想、发展现状、政策优势,特别指出开发区将着力打造西藏品牌,如藏医药、生物制药产品等,依托青藏铁路输送能力,推动西藏特色经济发展。
三、科学发展 环保先行 记者抵藏后,就环境保护问题集体采访自治区环保局张天华副局长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教授。张副局长首先介绍了国家近年来在西藏近年来在环保立法、规划、政策制定和落实等各方面情况,并以翔实的数据说明西藏当前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优良之地,2006年全年拉萨市仅有两天因大风导致轻微污染。针对记者关心的青藏铁路对环境的影响,张副局长坚定地回答,根据目前监测到的数据,铁路通车对沿线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影响。他说,青藏铁路投入15亿元用于沿线环境保护;选线细之又细,尽量避免干扰动物活动和破坏沿线环境;施工中以桥代路穿越冻土层,指定取土地点,污水和垃圾均经过层层严格处理。这些措施现在看来十分成功!对于记者关心的青藏高原冰川收缩问题,康教授引用国际学术权威《科学》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章指出,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是世界性现象,不是青藏高原独有的。 记者还来到被誉为“拉萨之肺”的拉鲁湿地参观采访。当大家走进这片全球最大的城市湿地时,不禁被眼前的景色打动:只见湿地内漾绿荡粼,绿草依依,一派水泽风光。据拉萨市环保局副局长介绍,到拉鲁湿地占拉萨市总面积的11.7%,每年吸收7.88万吨二氧化碳,吸附5475吨空气尘埃,拉鲁湿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标杆,是拉萨市民十分珍惜的一片环保净地。 记者非常关心西藏如何协调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西藏的环保关系到藏区各族同胞、全国人民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切身利益,自治区政府深知责任重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环境工作,确保青藏高原生态源、江河源地位,西藏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针对记者提出外界关注我修建珠峰高速公路的计划,自治区领导指出,现计划仅是对路况较差的沙石路进行维护,不会破坏环境,是否修成柏油路,需按相关程序完成环保评估后决定。
四、藏汉一心 汉藏一家 西藏民族政策情况怎样,藏民是否能从西藏发展中切实受益,是记者们另一个关注的问题。记者所到之处,无不展现着藏汉一心、汉藏一家的动人场景。 自治区领导专门介绍,作为藏族自治区,西藏各项政策的制定均充分考虑和尊重藏族民众的利益。在各级政府中,藏族干部占大多数。各宗教场所负责人指出,西藏的寺庙完全由藏族僧侣进行管理。拉萨火车站负责人表示,限于当前条件,车站管理人员以有经验的汉族人员为主,但车站已将大力培养藏族员工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记者来到拉萨市曲水县曲水镇察巴朗村采访当地农村安居工程情况。曲水县孙宝祥县长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2005年,该县开始进行安居工程的试点工作,今明两年可全面完成。政府多方筹资,采取拨款补贴、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根据群众住房情况和自身要求,积极、合理进行引导,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安居工程带来的实惠,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记者采访的农户女主人卓嘎用朴素但发自内心的话语,历数就近搬迁、安居过程中政府和自己的投入,对安居工程表达了衷心拥护和感激。她还介绍了家里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五、文化名所和宗教 见证藏文化保护和宗教传承 在藏期间,记者分别前往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文化名所和宗教名寺参观采访,见证了西藏文化的保护和藏传佛教的新发展。 雄伟的布达拉宫,临山而建,俯览众生。这座融宫殿、寺宇和灵塔于一体的建筑不仅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布宫群楼叠嶂、殿宇嵯峨、横空出世,敦厚的花岗岩墙体、灿烂的金顶、五彩的经幡,交相辉映,瑰丽璨然,宫内历代达赖灵塔、精美壁画、雕刻更为稀世珍宝。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西藏地区第一座佛殿,寺内供奉着唐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像,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1447年,1601年后成为历代班禅的驻锡地。全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宏伟壮丽。寺内强巴佛殿内供奉着举世最大的铜佛——强巴佛,历代班禅灵骨塔及清中央政府赐予的各类珍贵文物也完好保持如初。 萨迦寺始建于11世纪,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由于协助元朝统一西藏有功,萨迦派领袖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帝师”,萨迦派取得在藏统治地位,萨迦寺也被不断大幅扩建,建筑面积一度达70万平方米。萨迦寺所藏文物极为丰富,尤以经书最为著名。 记者们徜徉在这些宏伟的文化艺术殿堂,触摸着历史,浸染着文化,感受着浓厚的宗教氛围。布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介绍布宫保护的各类举措,从国家斥巨资维护到严格限制每日游客人数、从排水系统、建筑结构的精细维护设计到防水防火、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记者们对文化殿堂之后的管理之道有了深入了解。大昭寺前,记者拍摄到很多虔诚磕拜的藏族同胞,不少记者还专门录下寺门前青石板上等身长头的深深印记。在萨迦寺,大家就维修情况提出了大量问题,维修工程指挥长格桑从整修原则、技术保障、工程进度、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回答。 西藏的宗教自由情况是记者此行关注的另一个重点。自治区领导、宗教场所负责人以及普通僧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记者们生动介绍了西藏宗教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文革后藏传佛教得到逐步恢复和大幅发展的情况。国家斥巨资对布达拉宫、萨迦寺进行多次整修,努力使这些宗教文化标志和载体得到传承和光大。政府重视藏传佛教的自主、自治,千方百计维护藏民的信仰自由和宗教权利。关于达赖,自治区领导和各宗教人士均明确表示,达赖是个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掮客,长期进行分裂祖国活动,必须首先放弃“藏独”主张,言行一致,才能回到祖国。记者十分关心十一世班禅的成长情况,扎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强巴赤列从学习、生活、佛事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六、藏医藏药 文化精髓 慕于藏医藏药美名,记者们先后来到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和藏药厂参观采访。藏医院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医院的发展情况,并用英文结合绘有藏医学原理图画的唐卡介绍了藏医学的治疗原理和发展情况,生动展示了藏医学的博大精深。藏药厂相关负责人则带记者至车间实地参观了藏药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和藏医药陈列室。藏医院院长表示,藏医以深厚的地域和文化渊源博得藏族同胞的青睐,在心脑血管、肠胃消化、骨外伤、肝胆等类疾病治疗中具有独到之处,近年来在与中、西医的交流中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藏药厂负责人介绍,药厂已建立全国性的销售、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网络,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市场不断得到拓展。记者们听得入迷,土耳其记者由衷赞叹:“藏医药不愧是藏文化的奇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