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 无障碍浏览
赤峰市红山区:社区经济赋能“三嵌入” 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

来源:赤峰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12-20 09:56:26

字号:

在互嵌式社区建设中,社区经济是尤为重要的支撑力量。赤峰市红山区聚力聚焦提升各民族在互嵌格局中的认同归属,着力搭建“互嵌”平台、深化“互嵌”内涵,以社区经济为重要抓手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探索实践了社区经济赋能“三嵌入”的新路径,切实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良性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促进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心灵交汇、亲如一家。

赤峰市红山区辖2镇、11个街道,27个行政村、63个社区,居住有汉、蒙古、回、满、朝鲜等39个民族,常住人口47.1万。近年来,红山区立足社情民意,聚焦社区经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从深化经济发展互嵌、加强文化交流互嵌、实现社会治理互嵌入手,将群众的“小心愿”变成“大温暖”,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引导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共同建设幸福家园。

以社区经济助推增收致富,夯实经济嵌入“硬底盘”。红山区积极探索“社区+商业”运行体系,创新开启社区经济“企业化”经营管理新模式。以社区书记为法定代表人成立社区经济公司,以公司实体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打造创业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工厂店,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激发“社区经济”新活力,走好“共富共享”发展路。在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成立了赤峰市第一家社区公司—内蒙古赤峰市联心文化有限公司,社区公司以传承发展非遗项目为依托,为各族群众提供专业的就业创业培训平台。打造“非遗文化传承基地”,设置有非遗手工体验区、非遗文化小剧场、文创超市等多个区域。通过社区开展非遗手工培训、非遗产品制作、社区文创超市代卖等,拓宽居民、企业及各类主体进入社区的途径渠道,搭建各民族参与社区发展的商业资源整合平台。社区企业的文创超市积极纳入民族相关饰品、绒线挂件、皮影书签、景泰蓝掐丝工艺品等各类优秀非遗文创作品,引进专业的直播团队,企业实现季度销售额约90万元,推动实现社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有效促进各族群众利益交融、互利合作、共同富裕。

铁南街道文联路社区为各族居民常态化举办景泰蓝掐丝非遗制作培训活动

以社区经济带动文化共享,打造文化嵌入“强阵地”。红山区在发展社区经济过程中,把中华文化作为一种复合性创新要素融入社区经济活动中,赋予社区各类经济活动以文化内核、文化精神、文化活力,为传统的消费场景、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动能,通过文化和经济的结构性互嵌,促进社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红山区西城街道立足于满足当今年轻群体的消费期待和对城市“烟火气”的文化期望,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用古代宋朝市集的创意化场景加入中华文化元素,打造出沉浸式体验的“月亮市集”。市集设置摊位100余家,吸引文创设计、手工制作、中医治疗等从事中华传统技艺的各族群众摆摊创业。社区还将国学知识问答、背诵宋词、宋朝文化常识作为群众参加市集主题活动的“通关文牒”线索,让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文化、经济力量。

红山区西城街道的“月亮市集”中身着汉服的中医大夫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

以社区经济推进基层治理,拓展社会嵌入“新路径”。红山区将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作为社区治理的突破口、服务群众的先手棋。依托发展社区经济,拓展创业就业渠道,打破社区资金仅靠政府“输血式”支持模式,推动运营收益反哺社区发展,助推社区解决好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基层治理规范化注入新动能。东城街道红旗路社区对辖区内的闲置土地进行盘点,将闲置空地改建为“一米菜园”50个,引入第三方公司运营管理,供居民认领种植,并将菜园创造的经济价值用于助推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东城街道千禧社区搭建零工市场,依托线上零工微信群和“线下到”驿站登记在册零工64人,承接搬运、美甲、上门维修等多种零活,年收租金全部用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依民创利、有利可图、微利经营、还利于民”的新商业模式,以多元化参与激发自治活力,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建美好家园的行动中。

东城街道红旗路社区的“一米菜园”成为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阵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