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翠云峰下,孕育了“千年古都”的厚重文化;绵绵老哈河水,见证了“山水宁城”的沧桑巨变。这里,各族儿女不分你我、相亲相爱,携手共绘民族团结之圆;这里,兄弟姐妹同心同德、团结奋进,连心谱写民族团结之歌。2024年,宁城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汉、蒙古、回、满等25个民族60余万中京儿女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共同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大好局面。
把准方向,压实责任,全面突出党建引领,握指成拳强民族团结之根。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办,牢牢把握和坚持党的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内容,融入各行业各领域业务工作,体现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把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通过召开全县民族工作会议、印发《宁城县2024年民族工作要点》《宁城县2024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点》等举措,动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齐心协力做好民族各项工作。将民族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倾力打造以“联系代表、联系群众,党组织结对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共建”党建品牌,不断推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共同体”向纵深发展。与辽宁省建平县、通辽市科尔沁区、赤峰市敖汉旗、赤峰市元宝山区签署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深化交流合作。坚持以创建促提升、以创建求突破,认真落实《宁城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宁城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选树具有代表性的创建示范点9个,以点带面推动各行业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多方强化民生保障,以人为本增民族团结之利。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作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以赴抓项目、育产业、优生态、保民生。2024年,全县投入中央和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704万元,落实产业发展项目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个。围绕“菜果牛”三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将一肯中万亩茄子产业园区、小城子万亩林果产业园区、大城子智慧农业园区、忙农成峰万头肉牛基地打造为“民族团结+产业发展”示范带。截至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51.5万亩,果树经济林面积达25万亩;年产优质蔬菜126万吨,果品15.6万吨;肉牛存栏49万头,年出栏36万头。深入民贸民品企业开展调研,及时了解县内民贸民品企业生产情况,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坚持民贸企业动态管理的原则,对3家未报2023年末第三方审计报告的企业进行调整,新增民贸企业9家,全县共有民贸企业31家,民品企业3家。
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打造共有精神家园,籽籽同心铸民族团结之魂。坚持把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和民族和睦之魂,悉心呵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推行“互联网+民族团结”模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专题访谈8期、基层干部《讲述—铸牢故事在宁城》节目4期,拍摄民族团结进步党员教育电视片1个、宣传推介短片9个,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通过连续举办“红石榴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朗诵比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以鲜活、互动、沉浸式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各族干部群众。印发了《宁城县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任务清单》,组建基层一线干部群众铸牢工作宣讲团,以实例讲政策、以故事讲团结,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正能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公共空间,在旅游景区、城区公园、街区主要路段安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景观小品60余处,潜移默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宣讲、视频讲座2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论坛1次,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发送民族政策公益短信42万余条。
璀璨星斗,多元一体,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绽民族团结之花。坚持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这一民族工作重要原则,强化“融”的导向,书写“交”的文章。注重发挥文化认同的深层次作用,深化辽中京文化、陪嫁牡丹文化、小黑石春秋战国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研究,弘扬时代价值,不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组织乌兰牧骑深入城市社区、农村、学校、厂矿等基层一线,将红色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增强“四个自信”、增进“五个认同”,凝聚起感恩向上、团结奋进的强大正能量。依托文旅融合平台,以“燕山北麓·百里画廊”、“徒步赏春光·美好共此时”万人徒步之旅、2024年紫蒙湖龙洲赛等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开展“感受历史脉动·体验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华民族一家亲·剪纸传承民族情”非遗剪纸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注重在民俗体验游、非遗技艺展演、特色民族节庆、景区活动场馆等方面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族群众在多样旅游活动中增强文化认同,夯实思想根基。精心设计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观摩路线2条,突出宁城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深刻内涵。
多元协同,一体共治,全面防范化解风险,荣辱相依固民族团结之基。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实施力度,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执行县级领导带头落实包案化解工作制度,落实“三到位一处理”工作要求,定期召开信访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做好信息收集、研判、处置和上报等工作,对影响民族团结的现象主动发声亮剑。及时调整、清理和废止与民族工作不相适应的政策文件,广泛开展《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普法宣传。深化基层治理,全县305个行政村、24个社区全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持续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营造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宁城县聚焦“经济发展同步、公共服务同享、治理保障同筑、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的“五同”目标,在强县富民的征途上不断取得新进步。展望未来,在43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宁城各族儿女将继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共谱宁城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