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元宝山区立足奶牛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按照“存量整合、转型升级、强化基础、优势带动、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高效利用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养殖为核心,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奶牛品种优良化、规模养殖集约化、管理服务智慧化、种养结合循环化、产业发展链条化发展水平,构建形成符合本区实际的现代奶牛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元宝山区奶业振兴的实施加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截止2023年底,全区拥有耕地55.6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6.7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06亿斤,收储青贮玉米7.15万吨,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5家,奶牛存栏3万头,已注册生鲜乳收购站13个。
一、发挥地域优势特点,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奶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元宝山区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结合部和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交通四通八达,全区工业化程度和市场活跃度较高,奶业生产流通能力潜力巨大,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逐年提升,奶业整体素质大幅增长。
(一)奶业综合竞争实力日渐增强
2023年,全区奶牛存栏、牛奶产量、奶牛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等多个指标全市名列前茅,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奶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持续提高。有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2家,其中赤峰伊利乳业是目前赤峰地区规模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日处理鲜奶400吨,其中处理本地鲜奶240吨,相较去年提升40吨,2023年实现产值7.1亿元;内蒙古维聪乳业主要生产巴氏鲜奶、凝固型酸奶等低温奶产品,供应以赤峰为中心及周边500公里为半径范围内的消费群体,日处理鲜奶30吨,相较去年提升20吨,2023年实现产值0.6亿元。全区7家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全部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设施设备,重点在奶牛繁育、饲喂、挤奶等关键环节采用全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实现牧场养殖全过程可视、生产全过程可视、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乳品安全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元宝山区奶业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源头管理意识逐渐增强,严格落实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和监管,对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乳品企业实行精准化、全时段管理,大力推进乳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对奶牛养殖场和奶站的环境卫生、奶厅卫生、16项奶业制度、10种奶业记录、各种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奶车是否随车携带“两证一单”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截止2023年底,配合农业农村部和赤峰市对全区奶站、奶车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样检测工作3次,累计抽取奶样27个,其中奶站和乳企奶样13个、奶车奶样14个,经检测全部合格,我区生鲜乳质量安全,无违禁添加现象。
(三)奶牛养殖方式快速转变
元宝山区奶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摸索沉淀,大力引进进口荷斯坦奶牛,通过家畜性别控技术、优质粗饲料生产技术、奶牛配合饲料TMR技术、奶牛养殖DHI技术等10多项技术推广应用以及“苜蓿+全株青贮+精料补充料”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方式转变,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奶业振兴项目,支持15家中等规模奶牛养殖场提升改造,养殖圈舍和挤奶设施设备得到升级改造和更新换代,加速了高产优质奶牛扩群提质,奶牛养殖规模、奶牛单产、牛奶产量、生鲜乳质量和智能化水平等均在赤峰市位居前列。截至2023年底,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5%,比2018年提高5个百分点;机械化挤奶率达到100%,规模牧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泌乳牛年均单产达到11吨,提高3吨,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现已成为赤峰市重要的奶牛养殖基地、奶源供应基地及商品奶加工基地。
(四)乳制品加工能力提档升级
元宝山区近几年依托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大力支持本土民族特色乳制品加工厂改造提升,乳制品企业加工装备、加工技术和管理运营均达到较高水平。2023年,内蒙古维聪乳业有限公司投资840余万元建设赤峰老酸奶生产线,其中中央投资400万元,企业自筹440余万元,该生产线主要生产巴氏鲜奶、凝固型酸奶等低温奶产品,使生鲜乳从生产车间到消费者餐桌不超过24小时,每年上缴收益50万元,覆盖脱贫户及监测户195户523人,在此基础上可再带动奶牛养殖2000余头,为养殖户每年增加毛收入3800余万元。2023年维聪乳业处理鲜奶11000吨,其中加工低温巴氏鲜牛乳约4500吨/年、维聪冰酸奶约6200吨/年。
二、精准提供政策服务指导,因地施策聚焦短板,充分发挥党政引领作用
元宝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在大力发展奶业的同时,补齐自身短板,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制定了《元宝山区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乳业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5年)》,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奶业发展目标,对优质饲草供给不足、养殖场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不高、特色乳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长期困扰奶业发展顽固难题及时调整相关政策,“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有效解决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饲草料基地增加优质饲草供给。随着全区奶牛饲养量的增加,原有饲草种植基地9000亩已无法满足奶业发展的需求,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优化奶牛养殖布局,坚持以地定畜,根据土地承载能力、饲草料供给能力等条件确定奶牛养殖规模,新增加配套饲草料基地11800亩,使奶牛饲草料基地达到2万余亩。青贮玉米种植面积3万亩,引进推广秸秆转化新技术,以饲料化利用为主,基料化、肥料化为辅,实施饲草料精细化加工,推进秸秆产业化利用,实现新增秸秆产业化利用1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0%;推广粮改饲,增强饲草料调配能力,投资5500万元建设元宝山区饲草料储备中心1个,将部分籽粒玉米改种为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按照为养而种的原则,推动种养关系进行第二轮调整,构建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和谐格局。
(二)数字化智能化畜牧产业赋能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以前全区奶牛牧场的智能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环节很难打破智能化“信息孤岛”壁垒。现在元宝山区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大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场进行数据采集与监控研究,促进养殖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数据化。通过支持企业购买使用阿菲金牧场发情监测管理系统、安乐福独立发情监测系统和利拉伐牧场发情监测管理系统,构建了元宝山区奶牛养殖环境监测和多传感器信息集成的奶牛运动监测与室内定位平台,全面提高奶牛养殖的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全区可实现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奶牛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和青贮饲料产量,分别达到3万头、11.5万吨、16个和10万吨。
(三)金融扶持力度和产品销售能力正向提升。奶牛养殖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乳制品附加值不高,奶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是长期困扰元宝山区奶业产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有效解决难题,元宝山区靶向施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近三年,共争取争取上级资金3500余万元,用于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中小牧场改造项目、青贮饲料和性控冻精补贴等项目。结合奶牛养殖资金投入巨大等问题,为奶牛养殖企业协调贷款7000余万元,缓解了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支持乳制品企业扩展产品销售渠道,2023年维聪乳业根据市场需求,将原有产品扩大到6大类50多个品种,产品以巴氏鲜奶、凝固型老酸奶、冰酸奶棒、冰淇淋、冰酸奶、乳饮料为主,产品销售采取“线上+线下”的5种模式增加企业收益,2023年“线上”小程序销售约135万元,直播带货销售约6万元;“线下”自营奶站和实体店铺销售酸奶、鲜奶约2860万元,棒冰、冰淇淋约2990万元,其他乳制品销售约92万元,全年利税约480万元。
三、积极谋划奶业发展蓝图,多措并举构建发展平台,坚实稳步迈向新发展
“十四五”期间,元宝山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奶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等要求,积极探索奶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加速奶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奶业产业体系,提高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是积极助力建设“质量强国”,持续提高全区乳品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升本土乳制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有序引导乳制品企业持续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二是把实施奶业振兴行动作为元宝山区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力谋划奶业发展多元化新格局,在引好牛、育好种、养好牛方面下大力气,攻关饲草“卡脖子”难题,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实现奶业振兴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三是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奶业发展有机融合,通过建立贯穿养殖、运输、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数字化系统,赋能奶业全产业链,引导乳制品加工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迭代转型升级。
四是持续聚焦奶牛养殖企业技术弱、融资难等问题,构建技术指导、龙头带动、风险共担、金融赋能等“四个利益联结”,帮助养殖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增加养殖企业抗风险能力。
五是实施好品牌强农战略,打好“赤诚峰味”牌,用好“2023赤峰好物进北京”影响力,打造和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优质乳制品龙头企业,搭建以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品质与效益相结合、特色与标准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四结合”品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