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新型中美文化关系
是时代所需
“亲爱的蔡武先生:我们谨在北卡罗来纳州摩尔郡向阁下表达诚挚谢意,感谢阁下为我们派来了贵国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有幸观看演出的人士纷纷表示,他们先前从未享受如此令人沉醉的文化盛宴。演出当天,能够容纳1300多人的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我曾听过许多杰出的演奏,但无人能与中国艺术家同日而语。我们将永远铭记阁下及贵国为我们呈现的高水平音乐演绎和专业精神。这场音乐会将在美中两国友好交流史上留下永恒印记。”
这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哈里斯·布雷克写给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跨越太平洋”系列活动从举办之初,便令美国观众激动不已。
秋天的洛杉矶美得像童话。美国时间10月8日下午,在陈列众多国宝级珍稀艺术品的亨廷顿图书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美文化产业对话”正在进行。中美电影节主席、美国鹰龙传媒董事长苏彦韬,美国国会议员、国会少数族裔委员会主席格蕾丝·纳颇里塔诺,美国加州参议员爱德·赫南德斯,中美电影节共同主席胡惠玲、麦克·迈德奥伊、安德鲁·摩根、理查德·安德森等作为美方代表出席,与他们对话的,是来自中国的导演尹力、作家刘震云、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斯坦福大学教授蔡金冬。
“我们今天的对话打开了中美合作的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窗口。建立文化的共建共赢,这是中美双方对于中美关系的新的期待。”亨廷顿图书馆馆长斯蒂夫·科布里克说。已有85年历史的亨廷顿图书馆藏有数量众多的中国16世纪地图,第一期刚刚竣工的“流芳园”是北美最大的中式园林,同时也是亚洲以外最大的中式园林。在南加风情和中国风格交相辉映的神圣殿堂对话,似乎别有韵味。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以流利的英文所做的讲演,不断赢得全场的喝彩和掌声。“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却得到两个思想。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想,今天,我们飞越太平洋到这里相聚,就是希望开展坦诚的对话:通过对话,推动交流;通过交流,促进合作;通过合作,实现双赢。这种对话、交流、合作、双赢的精神,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伟大国家之间,不仅重要,而且必不可少。”
“双赢”是对话的主题词,论坛中双方嘉宾时时碰撞出火花。美国迪斯尼上海区创意主任鲍勃·维斯说,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资源,全世界都在努力把触角伸向中国,试图凭资本分享市场资源。黄怒波则笑言:“美国把资本触角伸到我们中国,我们也正在设法进入美国的主流市场。”“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成为经济的驱动力和增长点,这是不争的事实。以电影为例,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好莱坞也看到了这个广阔的市场资源,正不断地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尹力说,“对我们来说,他们反应之敏捷,值得学习。”
“尽管美国朋友抱怨中国市场对美国电影开放不够,但每年大约有两倍于美国总人口的中国人在观看美国电影,同时创造着巨大的经济利润。”丁伟感叹。他认为,从许多方面说,中国人民欣赏美国文化,以及创造美国文化的美国人。“然而,中国文化在美国有多大的影响呢?我经常问自己,有多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每年有多少美国观众会看到中国电影,听到中国音乐?这种文化对话的巨大逆差是显而易见的。”丁伟说,“文化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积极有效的对话有益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天籁国乐的异域之旅
9月27日晚,华盛顿马里兰大学艺术中心克莉丝·史密斯音乐厅,鸾吟凤唱,管弦纷纭,中央民族乐团“跨越太平洋”演出季在这里拉开帷幕。“正是缘于哈里斯·布雷克所代表的美国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真诚和热情,中央民族乐团应美国之邀,与卡罗来纳国际交响乐团再次合作演出。”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说。
音乐会开场曲目是施万春的《节日序曲》,以民间唢呐曲牌《淘急令》为素材,用奏鸣曲式写成传统乐曲,表现了普天同庆、万众欢腾的节日气氛,中国弦乐奏出抒情而优美的旋律,与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表现的幽默诙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青年演奏家吴琳的一曲箜篌独奏《梅花三弄》让观众啧啧称奇。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古诗记载其音色:“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箜篌曾在古代宫廷雅乐中广泛使用,在民间也曾广泛流传,但14世纪后期便日趋消亡,即使是中国观众,见过箜篌者也并不多。凭借这个体量硕大的乐器,吴琳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贵品性表现得格外幽婉动人。一些就读于北卡罗来纳州圣文森特·帕罗蒂高中的中国留学生,被中国古乐的优美所震惊,“以前只在壁画和浮雕上看到过箜篌的图样,今天才知道,祖国的音乐如此动人,我们非常骄傲。”
曾经在全国各大琵琶大赛中荣获金奖的琵琶演奏家赵聪将一曲《天鹅》演绎得如泣如诉。这首乐曲有一个副标题《献给正直者》,赵聪在乐曲弹奏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运用。在正弹与反弹的交错中,色彩错落变化,美丽的天鹅从低伏、徘徊,到轻轻抖落羽翼上的露珠,再到引颈高歌、展翅高飞——细微的场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指尖弹拨之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跨越太平洋’中美文化交流堪称典范,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与互动。”此活动赞助方之一、美国高盛集团中国区总裁章新如此感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李鸿也评价说:“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跨越太平洋’是一项有意义的交流活动,包括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中美文化交流项目,其成功举办得益于文化部的大力支持。”
用民族经典
讲述当代中国
以文化为载体,当代中国的蓬勃进程正以各种方式走进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卡罗来纳国际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瓦尔伦·费格松、艾伦·马龙都是第一次见到箜篌和古筝,“这些年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升温,我们有幸见识到从未知晓的中国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但箜篌和古筝更让我们大开眼界。”小提琴副首席伯纳德·瓦兰丁汉甚至将古筝音乐制作成手机彩铃。“太优美了!中国乐器所表达的感情,与西洋乐器截然不同,期待有一天我也能够学会演奏它。” 伯纳德·瓦兰丁汉感慨。每场音乐会,他都会将妻子和3岁的女儿带来,希望她们与他一道分享中国音乐的精致与典雅。
“中美人文化艺术对话是一个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恢弘范本。”美国音乐评论家约翰·W·兰伯特说。自1977年以来,兰伯特撰写了多篇艺术评论文章,刊登于《新闻与观察》、《领导者》、《Fanfare》、《Fi》等报纸杂志。近年来,令他兴趣盎然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音乐。“中国乐器非常古老,它们的出现要早于大多数我们自认为很古老的西洋乐器。在西方管弦乐的伴奏下使用这些乐器着实有些非同寻常,但人们在这个场合所听到的音乐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欧洲音乐传统魅力的徜徉,而欧洲音乐传统同样也启迪过美国的许多文化精神。”
“美国艺术评论家对于中国音乐的关注和熟稔令我们非常惊奇,也令我们非常感动。”何建国是这几场音乐会的总指挥,美国音乐界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评价令他颇为振奋:“兰伯特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归功于中国文化的持久动力,这一点非常客观,也非常准确。”
有一首长诗中写道:“音乐/投射光芒/把众花的色彩送向远方/似云雾,像火焰//谁的生命流注/而音乐/风吹不动/久久地/在我们心中/世界开始入梦”,将艺术与心灵的关系描述得玲珑剔透。“相比于一些西方人通过其他文化形式所感知的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中国更加充满魅力。音乐没有国界,音乐间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近的心灵沟通。”席强说。在他看来,多次成功演出缘于中央民族乐团多年来“做了两件事”:一是将外国的优秀文化元素引入中国民乐中;二是将中国民乐推广到国外,用大型民族管弦乐在西方主流音乐殿堂演奏西方经典曲目。
实际上,经过“跨越太平洋”活动坚持不懈的推广和普及,中国文化在海外已拥有众多异国知音。“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艺术家的离去让我们不禁感到哀伤,难忘今宵,希望中国艺术家能够再次莅临。”这是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中写下的话,这样的话在“跨越太平洋”活动中触目皆是,他们所表达的也是众多美国观众对当代中国的期待与欣赏。
图为“跨越太平洋”演出剧照。
中美文化外交任重道远
全球化时代,如何减少中美之间的文化误读与偏见,建立积极健康的纽带关系?中美之间横亘着广阔的太平洋,遥远的距离加之两国间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差别,导致人民之间缺乏相互了解,特别是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文化所知甚少、隔阂较多。历史上,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国一度被西方误解为扭曲神秘的“他者”。然而,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就像并列行驶的两艘巨轮,两个大国的关系,对世界格局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种前提下,文化是两国关系的润滑剂,构建“和而不同”的文化图景也正在成为中美两国的共识。
今年6月,中美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不系领带的会晤”中一致表示,中美将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并鼓励双方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和深化,文化外交无疑已成为继政治外交、经济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外交。促进中美间文化交流无疑将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主席将新型大国关系概括为: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这是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准确阐述。”丁伟说。历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零和博弈的传统思维不符合各方利益,它带来的从来都是对抗、冲突、战乱。人类应该有能力创造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新智慧、新思维、新模式。这种新智慧应该从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了解开始。“中美关系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美能否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对抗’的新路,不仅仅涉及双边关系,而且关乎人类的发展。”
近年来,中美贸易额已达到4万亿人民币,中美在双边合作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竞争也日益紧密,中国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但是中美在人文领域的交流无论从规模还是水平上都无法与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相适应,由于美国民众缺乏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了解,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交往,对双边关系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文化部外联局美大处处长陈春梅说。
自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打破中美关系坚冰,特别是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美文化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发展。时至今日,两国文化交流保持了十分活跃的态势,正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机构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格局。“文化部通过官方、民间以及商业等多种渠道,积极开展对美文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为进一步树立国家形象,促进美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春梅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5月始,逐年举办的“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进一步确立和提升了人文交流在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即将举办的第四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会议框架下, 20余项文化项目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对美文化交流的发展。
说到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美在文化方面各有优势。美国文化产业在企业模式、创意创造、资金运营、科技水平、市场运作等方面在全世界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绝对的优势,因而在提供优秀的产品、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方面无人可以比肩;而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人文精神,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又创造了一个与日俱增的文化消费市场,这个市场的规模将是惊人的。“我相信,我们的故事还刚刚开始,重要的是,我们对未来寄予厚望。”丁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