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传统体育的人都知道,石锁不是“锁”,而是石质的锁形练功器材,不仅能练力量,还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性。然而无论如何,相较于刀剑枪棒、拳掌腿法这些“主角”,服务于武术训练的石锁终究是用于增强基础体能的“配角”。这把石锁如何在千年之后得以位列国家级非遗的主角阵容?让我们一起走进撂石锁的大本营——河南开封,一探这把石锁的千年传奇。
源于唐宋 健身绝技传千载
初冬时节,正午的暖阳照在开封东大寺武术馆前的演武场上,黑底金漆的“中国非遗撂石锁研究会”牌子格外醒目。动辄三五十斤的石锁在几位“练家子”手中时而上下翻飞,时而相互抛接,时而稳稳落在拳、头、指、肘之上,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令人叫绝。
说起撂石锁,开封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撂石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宝光如数家珍:“撂石锁这门功夫相传起源于唐宋,元代开始在开封回族习武者中广泛流传。明清时期,开封东大寺武术馆是中原地区回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中心,撂石锁也得到很好的传承,深受群众喜爱。清代及民国时期,开封涌现出周开元、沈少三等众多石锁高手,为当今的再次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郭宝光1994年因工作原因接触撂石锁,从此结缘:“当时开封撂石锁要组队参加即将于1995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跟着队员们一起学习、训练,和撂石锁结下了不解之缘。”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仅是郭宝光结缘撂石锁的契机,也是撂石锁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词”。1953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在天津举行,河南代表团中“一代跤王”沈少三表演的撂石锁引起观众极大兴趣。他随后入选民族体育莅京代表队,在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表演撂石锁。
“从那以后,开封撂石锁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都曾获奖,名扬全国。”郭宝光介绍,在刚刚于海南三亚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阵容威武、气势磅礴的撂石锁获得表演项目银奖。
沉浸在撂石锁的世界中,郭宝光也时时有感于撂石锁文字记载有限,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不利于推广传承,便于1998年开始了相关的文字整理工作。在自己编写的《中国石锁》一书中,郭宝光写道:“撂石锁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千年健身古老文化,希望从历史渊源到传承发展作一个系统总结。”
融入时代 非遗见证石锁魂
撂石锁的千年传奇,也离不开难得的时代际遇。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从一个陌生的外来概念渐渐变得为公众所熟知,非遗保护工作也成为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的社会实践,并与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融合。
郭宝光说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体育,河南要配合央视跟着火炬看奥运系列活动专栏编一期节目,就选择了开封撂石锁。我们当时拍了一个宣传片,古老厚重的城墙、传承千年的石锁相映生辉,相当出彩。市里面很快就要求我抓紧时间把撂石锁的材料按照非遗申报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我从1995年到2008年一直在有意识地挖掘撂石锁的历史文化资料,积累了大量素材,当时整理材料的目的就是先市级非遗,然后申报省级、国家级非遗。”
最终,在2009年、2010年,撂石锁项目先后成为开封市级非遗、河南省级非遗;2011年6月,撂石锁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年完成了非遗“三级跳”。
在郭宝光看来,是厚重的历史、惊艳的技法、健身的实效,让撂石锁从一项民间绝技,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成了跨越式发展:“撂石锁作为国家级非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起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复兴于当代,是传统武术与力量训练的独特结合。石锁的操练动作丰富多样,兼具实用性与表演性,不仅展现了力量之美、技巧之精,更体现了对强身健体的追求。在民间传承过程中,撂石锁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勇气,反映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其传承与发展见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绵延不绝与历久弥新。”
在体育竞技领域,撂石锁也完成了重要“一跳”。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拟开发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经过反复斟酌、考证,选取了撂石锁中的“石锁上拳”动作并由郭宝光精心编制了竞赛规则,撂石锁由此成为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规定竞赛项目,“中国式举重”之称亦由此而来。
守正创新 石锁技艺向未来
非遗不是物质的,包含着技能、技术和精神。它更像是一个生命体,走过历史并在历史中嬗变,生命中既有昨天的历史,也有当下的现实实践,撂石锁同样如此。
传统撂石锁使用的石锁经常重达50斤以上甚至百八十斤。郭宝光说:“传统项目贵在守正创新,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撂石锁在过去强调的是练功夫,现在则是日常的健身练习乃至健身表演,所谓‘守正’就是保持其基本要素,石锁还是那个石锁,虽然重量降低了,但动作花样更多了,而且有改进后更安全的橡胶锁可以选择,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动作编排和展示,增加演练的趣味性、技巧性、观赏性,这样的创新,让撂石锁更具魅力。”
尽管操练石锁的花样变化无穷,但习练石锁的要求并不复杂——发力顺达,眼力敏锐,身体灵活,手感到位,巧用惯性。而“高、飘、稳、活、巧”就是撂石锁的高手境界。习练石锁有助于培养毅力胆识,增强肢体协调能力,长期习练可以修身养性、益智强身。
68岁的李宝润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曾经参加过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习练撂石锁三四十年,李宝润笑言“沾了大光”:腰腿灵活,身上有劲!
对于撂石锁为了顺应时代而做出的改变,李宝润也表示:“如果石锁太重,撂两下就气喘吁吁或者根本提不起来,什么观赏性和学习兴趣都没了。”
据了解,为了做好撂石锁项目的整体保护与传承,开封市不仅成立了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团,还设立了5个撂石锁培训基地,撂石锁还走进校园,纳入了体育课程。
“我们有十几位教练员,几个训练基地的学员加起来一百多人。”郭宝光说道,撂石锁如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项目,发展有续、后继有人:“这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撂石锁表演,就是河南大学、金明中学组织学生去参加的,效果特别好。我的几位学生也开始带徒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