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新探索 勇开先河——通俗音乐开拓者张丕基
张丕基是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作曲家,从事音乐创作五十余年,创作题材几乎涉猎了交响乐、室内乐、声乐、舞蹈音乐、舞剧、影视音乐等所有形式。创作独唱歌曲高达200多首,曾为四十余部电影及五百余部(集)电视剧及电视片创作音乐,《乡恋》、《夕阳红》等作品脍炙人口,久唱不衰,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张丕基的音乐常以旖旎多姿的线条去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无论是催人泪下的悲还是愉悦心怀的喜,他都敢于去探求和挖掘人们内心世界中的真实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因而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张丕基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有追求,追求新的,不能重复别人的东西;似像非像,不如不像。必须走自己的路,建立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张丕基自幼喜爱艺术,在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先后接受了专业的音乐学习,于1956年起正式专攻作曲。
1976年来到中国广播艺术团后,他仿佛进入了创作的“青春期”。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歌坛充满着争论,也充满着活力。1979年,由张丕基作曲的歌曲《乡恋》引发巨大的反响和争议:配器大胆创新,运用了电吉他、电子琴等电声乐器;使用充满韵律感的探戈节奏,在短小的音符间凝聚深情。舒缓优美的旋律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荡着人们束缚已久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艺术享受和感情共鸣。但同时,歌曲因为“细腻感人缠绵悱恻”,一度被批为靡靡之音。
在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上,李谷一在观众的热烈要求下演唱了这首歌。据春晚导演黄一鹤回忆,“首届春晚采用直播形式,并在现场开辟电话点播,让观众一起参与晚会,这在当时绝对是个新鲜事儿。那年李谷一接连唱了7首歌,观众看见李谷一,想起《乡恋》,就打电话来点播。当时我心里是非常支持的,但是规定要执行,这是‘禁歌’,不能播出的。正好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就在晚会现场,他犹豫了许久。其间我让服务员拿了很多点播条给他看,大概有五盘,最后他冲我就走过来了说,‘黄一鹤,播。’这首歌就这么解禁了!”
一曲《乡恋》有如改革开放初期文艺界内的一颗“信号弹”,它昭示着文艺应该告别统一、僵化的模式,无疑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具有开篇意义的一首歌曲。
1990年的秋天,对于中国人而言,对于亚洲乃至世界体坛而言,都是非同寻常的——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于1990年9月22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张丕基接到了创作主题歌的任务,这就是他和著名词作家乔羽共同完成的《美丽的亚细亚》。
对于这个千人合唱的大型演出,张丕基曾感到很为难,因为合唱这一音乐形式在当时的社会领域中是不受欢迎的。他从湖南土家族一种名为“咚咚亏”的小笛中获得灵感,巧妙地以小笛的三个音作为全曲核心。在10月7日的亚运会闭幕式上,《美丽的亚细亚》这一段落共用乐手、歌手1600名,舞蹈队员3800名,气势浩大。随着音乐进入高潮,看台上的观众们受到音乐的感染,纷纷起身随乐而舞。
当时的文艺评论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张丕基把一个大的主题驾轻就熟地、轻松自如地表达出来,他的方式举重若轻,不是靠喊叫和声势起作用,而是用一首委婉亲切的大合唱,表达出浓烈的情感和强烈的气势,在亚运会闭幕式获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从事音乐创作的五十多年内,张丕基作品反映的对象极广,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是宏大的历史故事还是生活琐事,他都能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他们的风貌,扎实的功底使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多面手。虽然被誉为开中国通俗音乐先河的人,然而盛名之下的张丕基不浮躁、不张扬,闭门创作出大量的声乐、器乐作品,为四十余部电影及五百余部(集)电视剧及电视片勤奋笔耕。他的作品就这样化为经典,穿越历史长廊,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记录了时代的潮声。
2021年11月21日,著名作曲家张丕基因病去世,享年85岁。鉴于张丕基几十年来为中国音乐和中国电影所做出的音乐成就,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节目曾献给他如下致敬词,让我们来共同怀念这位捐华务实、求新探索的作曲家:
泱泱大国,不乏好歌
唯有《乡恋》开创了先河
乐符万千,浪花朵朵
最美《夕阳红》直达心窝
数十载风雨无阻潜心创作
盛名下温馨从容不怕淡泊
敢开拓,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献余热,甘当人梯桃李丰硕
一路走来一路唱
从此人间好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