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3 17:10
2024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向前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做到政策能出尽出、服务能优尽优、审批能快尽快,有力保障了“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两重”“两新”、“4+4”科创工程等重大项目及时落地,为全省经济稳增长注入强劲动能。为此,“湖南自然资源”特推出专栏,推介各地强化要素保障的好经验好做法,敬请关注。
探索深化入市试点“新路径”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速跑”
浏阳市自然资源局
浏阳在认真梳理总结上一轮入市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新路径”,奋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跑”。深化入市试点以来,全市共完成入市成交83宗、面积1941.13亩、成交价款3.8614亿元。
坚持规划先行,夯实入市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部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工作部署,在全省率先按照“市镇同步、镇村一体”规划编制模式,同步开展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31个乡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和294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统筹优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深入推进入市试点。将全市花炮企业、农副产品加工、文旅融合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布局和规模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为项目入市提供规划依据。
同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资金优势,大力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万余亩,为入市项目提供充足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突出市场需求,丰富入市分类
突出市场需求导向,重点围绕浏阳的传统特色产业,实行分类入市。
对花炮类,结合入市,探索实行“定量不定点”规划用地管控模式,有效解决花炮企业安全整扩改经常性位移不符合规划的瓶颈制约,近两年来共为95宗花炮企业、2622亩土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极大促进浏阳花炮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对文旅类,在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盘活闲置农房的同时,利用入市进行点状供地,满足项目配套建设用地需要,推动民宿等文旅项目向品牌化发展。
对产业融合类,在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好的乡镇,打造产业聚集区,吸引相关配套产业落户,推动产业集中发展。比如普迹镇通过入市政策,引进企业42家,年产值达10亿元,创税600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200多个,建成了以建筑材料、家具、医疗用品产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区。
对城镇开发边界外用地规模需求大的社会投资教育用地,通过入市推动学校快速建设投入使用。
强化部门联动,提升入市质效
加强准入审查。改变以往粗放准入模式,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严格实行招商联审和市土委会前置审查,加强对入市项目产业准入、亩均税收的审查把关,确保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特别是坚持税收约定,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业,由税务、招商、工信等部门制定差异化的税收准入门槛。比如对“富民不富税”产业,适当降低税收标准,支持产业发展。对乡镇产业园区用地,以园区为单位确定总体税收标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审批服务。建立项目选址、农转用、规划许可、入市交易、工程审批和报建、规划核实、消防验收、登记发证、抵押融资等全链条、多部门、一站式审批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强化批后监管。组织对全市2021年—2023年入市成交的77个项目开展“回头看”,对各地块建设投产、招商履约等情况逐一调查核实、综合评估划等,对因各种原因尚未建成投产的入市项目,向各属地乡镇下发提醒函,督促加强属地监管,推动项目及时建设投产达效。
目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全市实现常态化运作,农村土地市场从隐形无序走向统一规范,抵押融资从市场空白走向全域覆盖,用地业主从怀疑顾虑走向主动申请,基本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批精品民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集聚区等符合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实际的项目陆续落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试点工作获时任省委副书记李殿勋肯定性批示,自然资源部开发利用司专题听取浏阳深化入市试点工作情况,试点经验在全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及用地要素保障综合业务培训会上获典型推介,并多次获《新华社》《中国自然资源报》《湖南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来源:厅政务服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