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9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能够使PT检测结果延长的血浆是
A 轻度溶血血浆
B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C 贫含血小板的血浆
D 轻度乳糜的血浆
E 严重溶血的血浆
2.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 肾脏疾病
B 血液循环中抗凝物质的减少
C 见于遗传性内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Ⅷ、Ⅸ、Ⅺ等的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的减低
D 应用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患者
E 血栓性疾病
3.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
A 肝脏疾病
B 血液循环中抗凝物质的增加
C 见于遗传性内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Ⅷ、Ⅸ、Ⅺ等的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的减低
D 应用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患者
E 血栓性疾病
4. 
在使用肝素治疗时,一般采用的监控指标是
A PT
B INR
C APTT
D TT
E ISI
5. 
以下会使APTT检测结果延长的血浆是
A 轻度溶血血浆
B 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C 贫含血小板的血浆
D 轻度乳糜的血浆
E 严重溶血的血浆
6. 
关于P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
A 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B 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5秒为异常
C 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秒为异常
D 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7秒为异常
E 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5秒为异常
7. 
APTT测定的最佳反应温度是
A 25℃
B 20℃
C 60℃
D 37℃
E 35℃
8. 
关于血小板聚集试验,正确的是
A 抗凝剂需采用EDTA
B 口服华法林不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故无须停药即可检测
C 测定应在采血后3小时内完成,时间过长会导致聚集强度或速度降低
D 口服阿司匹林不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故无须停药即可检测
E 抗凝剂需采用肝素
9. 
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骨髓各阶段巨核细胞的增生正常
B 患者通常有明显的脾脏肿大
C 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
D 血小板抗体检查90%以上为正常
E 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
10. 
下列关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凝血功能通常减低
B 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C 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
D 是一种独立性疾病
E 一般没有明确的病因
11. 
下列能使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血小板出现聚集反应的诱导剂是
A 花生四烯酸
B 肾上腺素
C ADP
D 胶原
E 瑞斯托霉素
12. 
对于血小板无力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性疾病
B 基本缺陷是血小板膜GPⅠb/Ⅸ数量减少或缺乏
C 患者的血小板对ADP无聚集反应
D 可出现GPⅠa/Ⅱa基因的缺陷
E 患者的血小板对ADP有聚集反应
13. 
有关狼疮抗凝物质,正确的说法是
A 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多数为IgA
B 只见于SLE
C 存在狼疮抗凝物质时,APTT延长,但可以被正常血浆纠正
D 临床上患者多有内脏出血的发生
E 存在狼疮抗凝物质时,APTT延长,但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
14. 
关于DIC的筛查实验不正确的是
A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B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
C D-二聚体阳性
D 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增高
E 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15. 
检查有无糖代谢紊乱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是
A 血糖
B OGTT
C 尿糖测定
D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E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16. 
硝普盐半定量实验只能作为
A 糖尿病诊断指标
B 糖尿病酮症治疗监测的灵敏指标
C 糖尿病酮症的筛选实验
D 糖尿病控制预告的非常有价值的指标
E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指标
17. 
关于低血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B 血糖<2
C 交感神经兴奋
D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E 反复发作的慢性低血糖可致患者痴呆
18. 
对无症状的早期或边缘性糖尿病患者要确定诊断需做
A 血糖测定
B OGTT
C 尿糖测定
D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E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19. 
关于OGTT实验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三天禁糖
B 实验前患者应禁食10~16小时
C 坐位取血后5分钟内饮入250ml含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
D 饮入糖水以后每隔30分钟取血一次
E 整个实验中不可进食
20. 
目前临床上用于测定甘油三酯的常用方法是
A 乙酰丙酮显色法
B 硫磷铁比色法酶法
C 酶法
D 邻甲苯胺比色法
E 双缩脲比色法
21. 
目前血糖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
A 缩合法
B 氧化还原法
C 酶法
D Folin-Wu法
E 邻甲苯胺法
22. 
餐后或病理状态下,将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能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层“奶酪”的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IDL
D LDL
E HDL
23. 
V型高脂蛋白血症时,患者的血清外观特征是
A 混浊
B 混浊或澄清
C 澄清
D 奶油样表层,下层混浊
E 奶油样表层,下层澄清
24.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血清检测特点是
A 血清透明或轻度混浊,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三酯正常
B 血清乳白色,胆固醇正常或稍高,甘油三酯明显增高
C 血清混浊,胆固醇稍高,甘油三酯增高
D 血清混浊,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稍高
E 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高,甘油三酯增高
25.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空腹血浆中升高的脂蛋白是
A CM
B VLDL
C LDL
D LDL和VLDL
E CM和VLDL
26. 
测定血浆总蛋白质的首选常规方法是
A 双缩脲比色法
B 酚试剂比色法
C 凯氏定氮法
D 紫外吸收法
E 散色比浊法
27.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
A 肾病综合征
B 急性肝炎
C 急性肾小球肾炎
D 肝硬化
E 胆囊炎
28. 
男,皮肤黄染,肝质硬、肿大。实验室检查:清蛋白↓↓,α 1 球蛋白和α 2 球蛋白正常,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均↑。此患者最可能是
A 急性肝炎
B 慢性乙型肝炎
C 肝硬化
D 肾病综合征
E 急性肾衰
29. 
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血清酶活性改变为
A ALT↑,AST↑
B ALT↓,AST↓
C ALT↑,AST↓
D ALT↓,AST↑
E ALP↑,GGT↓
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K值升高开始于发病后
A 2~4小时
B 4~8小时
C 6~10小时
D 6~12小时
E 12~24小时
31. 
关于血清AMY临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急性胰腺炎时,发病后8~12小时开始升高
B 急性胰腺炎时,发病后12~24小时达高峰
C 急性胰腺炎时,发病后10天下降至正常
D 其他急腹症也可轻度增高
E 腮腺炎也升高
32. 
有助于前列腺癌诊断的酶学指标是
A ALP
B LD
C GGT
D ACP
E CK
33. 
患者,50岁。胸痛3小时,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应急诊检查的酶学指标是
A LD1
B AST
C CK-MB
D ALT
E GGT
34. 
一患者大量输入红细胞时可能引起
A 血中[H+] ↑
B 血中[K+] ↑
C 血中[Mg2+] ↑
D 血中[Na+] ↑
E 血中[Ca+] ↑
35. 
下列关于Na +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
B 约占血浆阳离子的90%
C 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决定性作用
D 钠主要从肾排出
E 肾对钠的排出特点为“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
36. 
P 50 是指
A 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CO2
B 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O2
C 血氧饱和度达到100%时相应的PCO2
D 血氧饱和度达到30%时相应的PCO2
E 血氧饱和度达到60%时相应的PO2
37. 
标准状态下将1L血液滴定至pH 7.4时,所需的酸量或碱量的毫摩尔数称为
A 缓冲总碱
B 碱剩余
C AB
D SB
E P50
二、B题型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 A.POX强阳性
  • B.POX阴性
  • C.酸性磷酸酶阳性且不被酒石酸钠抑制
  • D.α-NAE强阳性,能被NaF抑制
  • E.NAP明显降低,常为“0”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  
2.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  
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  B  C  D  E  
  •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E.红白血病
5. 
绿色瘤最常见于
A  B  C  D  E  
6.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
A  B  C  D  E  
7. 
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最常见于
A  B  C  D  E  
  • A.APTT
  • B.PT
  • C.D-二聚体
  • D.FDP
  • E.TT
8. 
血友病甲时最佳筛选指标是
A  B  C  D  E  
9. 
采用肝素治疗时首选最佳监测指标是
A  B  C  D  E  
10. 
口服抗凝剂时通常采用的监测指标是
A  B  C  D  E  
11. 
确定继发性纤溶的最佳实验室指标是
A  B  C  D  E  
三、A3型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患者男性,62岁。低热、乏力,体重减轻,体检:脾大明显,胸骨有压痛,外周血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450×10 9 /L,白细胞45×10 9 /L,粒细胞占89%,以中、晚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嗜酸性粒细胞8%,嗜碱性粒细胞3%,NAP减低。
1. 
此病诊断最有可能为
A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 ITP
2. 
进一步诊断首选检查是
A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B 腹部彩色超声检查
C 造血干细胞集落培养
D 电镜超微结构检查
E 免疫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