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
(总分36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某发电厂现有6台机组(2×25MW、4×125MW),为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作为当地区域集中供热的热源点,替代周围拆除的10t/h以下13台小工业锅炉,公司对现有2×25MW机组进行了抽汽供热改造。项目规模为2×300MW,总容量为600MW。辅助工程为建设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除尘装置,改建煤码头,停靠3个3000t级煤驳的泊位。本工程日运行20小时,年运行5500小时。本工程耗煤量为824t/h。
[问题]
1.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为:SO 2 0.0161mg/m 3 ,NO 2 0.0629mg/m 3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本项目的大气评价工作等级是多少?大气现状环境监测需要选择哪些监测因子?如何选择现状监测时间?
2. 
在该发电厂东南方向5km处有一居民居住区,现状大气监测最大小时平均浓度二氧化硫0.178mg/m 3 ,二氧化氮0.119mg/m 3 ,预测值二氧化硫0.0063mg/m 3 ,二氧化氮0.0532mg/m 3 ,现状大气监测最大日平均浓度二氧化硫0.100mg/m 3 ,二氧化氮0.083mg/m 3 ,预测值二氧化硫0.0011mg/m 3 ,二氧化氮0.0087mg/m 3 ,试判断该居民居住区这两种污染物是否超标?
3. 
火电厂建设项目的温排水指的是什么水?对于点源的废热以什么来表征:以什么模式来预测?
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作为火力发电的项目应该选取哪些特征水质参数进行水质调查?(列举其中主要5项)
5. 
煤码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至少列举3个)
二、
拟在已规划进行梯级开发的河道上建一引水式电站,运行方式为日调节。坝高48m,库容约1.9亿m 3 。工程建设需移民10万人,采取就近后靠安置。淹没区现状有采砂采矿作业。在坝址与发电厂之间临河有一工厂,需取用河水生产,取水量较大。拟建坝址下游50km处一侧有一面积较大的洪泛区,另一侧有较多的农田,且下游20km还有一旅游胜地。经初步调查,在拟建坝址下游可能有一处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工程土方量约900万m 3 ,所需石料为商品料。
1. 
指出工程可能影响的主要敏感目标?指出对其中一种保护目标现状调查时应弄清的问题?
2. 
本工程建设主要生态不利影响有哪些?
3. 
若淹没区原本有较多的采砂、采矿作业,环境影响评价除关注一般影响外,还应关注什么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保护措施?
4. 
若淹没区有国家保护植物,调查时应弄清哪些问题?对珍稀植物保护应提出哪些措施与建议?
5. 
指出本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条件?
三、
某省拟建设4车道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全长9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分离式路基宽12.5m。全线共工设计特大与大桥35座,其中跨河多处,隧道22座,互通式立交5处,分离式立交8处,生活服务区1处,永久占用林地130km 2 。全线土石方总量220×10 4 m 3 ,拆迁建筑物1.8×10 4 m 2 ,全线设置取土场8处,弃土(渣)场22处,项目总投资66亿。
该公路经过地区气候温和,多年年平均降雨量550mm。公路沿线多数路段地处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300~1000m,评价范围内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现象,拟建公路沿线经过2个林场,林地植被覆盖率50%~60%,且以人工林为主。公路中心线两侧300m范围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点58个,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分布有声环境敏感点39个,公路中心线两侧100m范围内各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两学校均有3层教学楼面向公路,且小学门前30m处有二级公路通过。
1. 
说明本项目施工期环境噪声评价范围,运营期环境噪声评价范围;说明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突出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
2. 
本公路项目林区路段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及主要调查方法。
3. 
对小学的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4. 
本公路项目所跨越的某条河流下游有饮用水源地,环评工作应特别注意什么?
四、
某油田新开发的区块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区域面积30km 2 。新开发区块与已有区块相邻,依托已有联合站。
开发建设工程设计年产油3×10 3 t,原油通过新建70km管线输往已有的联合站,经脱水除气处理后外输,脱水除气过程产生的天然气不含硫,用作燃气伴热加热炉燃料,加热炉用于原油输送伴热。联合站原有3台A形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2用1备;2台4t/h燃煤供暖炉,1用1备。在联合站预留场地新建1个5×10 4 m 3 原油储罐和2台B形10t/h燃气伴热加热炉;联合站内部分设施有非甲烷总烃排放;联合站周围200m范围内为平坦空地。新建的输送管线中有5km沿途两侧分布稀疏灌草,1km外有稀疏胡杨林分布。
环评中确定的生态评价范围包括油田开发区域、联合站及周边和输油管线中心线两侧300m。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减少植被破坏,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联合站的SO 2 排放总量不得增加。
工程建设单位拟申请竣工环保验收。经初步调查确定,该油田开发工程环保设施与环评批复一致,年产油量已达2×10 5 t。联合站没有增加燃煤量,但煤的来源有变化。在工程建设期间,与胡杨林分布区相距1km的管线地段被划入省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
1. 
本工程是否满足竣工验收调查要求?说明理由。
2. 
确定本工程生态环境验收调查范围,说明理由。
3. 
为判断联合站大气污染物是否达标,应至少设置哪些监测点位?说明理由。
4. 
联合站的SO2排放总量能否满足环评批复要求?说明理由。
5. 
在进行生态保护措施及其有效性调查时,除落实以上措施外,还应开展哪些工作?
五、
某冶金企业拟为炼铁工程配套建设一个焦化厂,年产冶金干全焦(折合为不含水分的合格冶金焦)150万t。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体工程为2座50孔炭化室高5.5m捣固焦炉、筛焦、煤气净化及化产回收工程等。辅助工程有循环供水系统、输配煤系统、供电系统。配套工程包括:190t/h干熄焦,装煤出焦除尘、备用湿熄焦、酚氰废水站等。项目主要的废水为酚氰废水,产量为60t/h,混配60t新水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外排,主要污染物是COD Cr 、挥发酚、氰化物、氨氮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二氧化硫0.08t/h,烟尘0.10t/h,二氧化氮0.05t/h,氨0.004t/h,硫化氢0.0012t/h。
项目所在地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降水量充沛:冬季干燥,夏季多雨,春秋干旱,全年主导风向为ENE。项目选址区位于山区丘陵地带的矿区,距市区45km,区内工业以煤炭、水泥为主,资源丰富。选址区南0.35km处有一村庄,东北8km处有一镇,西偏北约16km处为市级自然风景保护区,南偏西 18km处为区政府,东南约2.0km处有一河流,主要为农业灌溉。
1. 
该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包括哪些?
2. 
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其中NH 3 和H 2 S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一次最高浓度值,分别取0.20mg/m 3 和0.01mg/m 3 ]。在进行大气环境现状监测调查时应布设几个点?如何安排监测时期和时段?
3.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哪些敏感点的污染情况进行预测?
4. 
根据城乡规划,该项目选址地区属于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污染排放执行什么排放标准?
5. 
根据以上题干描述,该项目有哪些方面符合、哪些方面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
六、
某轻烧镁项目工程以菱镁矿石为原料,采用煤气型轻烧镁窑生产工艺生产轻烧镁粉。项目将新建20座煤气发生炉轻烧镁窑,年生产轻烧镁粉6万吨,工程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万元。厂区占地面积约9000m 2 ,厂区内主要设施有厂房250m 2 、轻烧窑650m 2 、仓库2000m 2 、配电室50m 2 ,总建筑面积约3000m 2 。厂区生产系统共设置两个生产车间,即烧结车间和粉碎车间,办公室、化验室、食堂及宿舍等位于该厂南侧30m远。厂区附近无排水沟渠,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农田,用于农业灌溉。厂区内建锅炉房,燃料为燃煤,高温作业场所产生粉尘和烟尘等污染物。营运期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的烟气可能包含S0 2 、NO 2 、CO、H 2 S、CH 4 等气体。
项目处于山地之间,拟建项目厂址位于山谷地带的一片荒地,当地区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SE、NNW,年平均风速2.4m/s;年平均气温8.3℃,冬季平均气温-6.9℃;项目拟建地点三面环山,中间为荒地,乱石、杂草丛生。西侧山坡上植被主要以人工针叶林为主,面积约200多亩;东侧山坡上植被品种较多,主要有榛材树、灌木、柞树等,其中柞树面积约480亩。距厂址500m以外分布有农田,主要种植玉米。距厂址南侧约2km的沟口处有水体,距厂址东北1km处有村庄,附近无名胜古迹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问题]
1. 
本项目的大气污染控制主要污染物是什么?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2. 
本项目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控制的目的和保护对象分别是什么?
3. 
噪声控制对象和保护目标是什么?
4. 
本项目的主要环保措施有哪些?
5. 
项目建成后大气污染物对附近村庄的影响如何?
6. 
清洁生产用在本项目中如何实现?
七、
某段高速公路2005年建成通车,建设单位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该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手续,在初步设计和实际建设中对线路走向和具体的建设工程内容有少量调整。
该段高速公路全长50km,设计时速80km/h,设1104m特大桥一座,中小桥若干座,特大桥桥面设排水孔;双洞单向隧道2座,单洞长3200m,互通式立交1处,分离式立交1处,服务区1处,取土场8处,弃渣场20处,共征用土地206km 2
公路所经地区为山岭重丘区,其中通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线路长度6km,特大桥从A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边界跨越。由于线路偏移,声环境敏感点由原来的12处变为6处,其中4处与环评审批时一致,8个取土场有2个分布在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有1个在重点治理区,弃渣场均分布在沿线的沟壑,服务区靠近一人口约2000人的村庄,设有1.5t/h燃煤锅炉一座,烟囱高度20m,服务区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到服务区外冲沟,经过100m汇入流经该村的小河上游,公路沿线部分敏感点情况见表。
公路沿线部分敏感点情况
名称 与路肩距离(m) 与路肩高差(m) 临路户数 临路情况
上湾村 168 8 10 侧向公路,有围墙
青龙坪村 68 3 6 面向公路,主要为二层楼,位于隧道出口处
英雄中学 90 2 - 面向公路,二层楼房
马兰村 180 -6 1 村庄大,周围绿化好,树木高大,枝叶茂密
牟家村 102 0 3 面向公路
楼前村 68 4 0 平房,面向公路
1. 
1.简要给出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的重点内容。
2.指出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调查需关注的问题?
3.根据表中信息,指出不需要采取隔声措施的敏感点。
4.指出英雄中学噪声监测布点应注意的问题。
5.说明本项目运营期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
6.从环保角度考虑,对服务区设施提出改进建议。
2. 
1.本工程需重点调查的噪声敏感目标有哪些?
2.验收调查时,本项目需关注的重点工程有哪些?
3.《水污染防治法》中关于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规定有哪些?
4.本项目的应急预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5.关于英雄中学,现场调查时应关注什么?若经过验收监测,发现英雄中学教室窗前噪声影响超标3~5dB,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八、
某地拟在一滨海风景名胜区附近建一国际一流的国际会议中心、滨海旅游度假中心。项目规划总面积1293.13km 2 ,建设用地558.28km 2 ,总建筑面积约36.48万m 2 (含保留需改造的住宅4.98万m 2 ),总投资13.6亿元。
本项目以建设高档次的国际会议中心、度假酒店、商业娱乐、体育休闲运动、高级会员公寓等设施为主,同时进行沙滩区、生态防护绿地、 湖水域及旧村等区域进行适度改造及完善,沿 湖岸边设置山湖步行景观道路,适当布置一些建筑小品,改造片区的主要交通道路及新建片区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并沿路同期配置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以及园林绿化、广场及停车场、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
项目选址区现状用地主要有菜田、村庄、鱼塘,沿海滨分布着3km长的海滩及沙滩防护林,选址区西南面和南面各有一片 湖,中部存在一片珍贵的香蒲桃林,海滩东头有鲍鱼厂,选址区内还散布着果园及沙石场,西南侧有一处滑坡高危区,另外选址区内存在大量未开发区及空地。
1. 
分析本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
2. 
分析项目的规划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 
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4. 
本项目的建设存在哪些潜在的环境风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