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2 2017年
(总分150, 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 )越高。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创性 
D 结构性 
2. 
“班级”一词最早是由( )提出来的。
A 埃拉斯莫斯 
B 杰克逊 
C 德鲁克 
D 夸美纽斯 
3.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作业 
D 课外辅导 
4.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为( )
A 4~8个组块 
B 5~8个组块 
C 4~9个组块 
D 5~9个组块 
5. 
小明犯错误后通过撒谎避免了父母的惩罚,此后小明学会了用谎言来逃脱惩罚。此处发生了( )
A 正强化 
B 逃避条件作用 
C 回避条件作用 
D 消退 
6.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
A 讲授法 
B 读书指导法 
C 发现法 
D 讨论法 
7. 
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
A 专职的科研人
B 教师 
C 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 
D 学生 
8. 
( )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A 教师 
B 学生 
C 班干部 
D 班主任 
9. 
“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 )提出的。
A 赫尔巴特 
B 赞科夫 
C 巴班斯基 
D 布鲁纳 
10. 
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1. 
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不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是( )
A 动作表象 
B 图像表象 
C 符号表象 
D 情感表象 
12.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赞科夫 
B 夸美纽斯 
C 苏霍姆林斯基 
D 杜威 
13. 
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将课程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课程观是将课程作为( )来理解的。
A 学习结果 
B 活动 
C 学习经验 
D 科目 
14. 
有关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B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被动的 
C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D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15. 
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
A 《大学》 
B 《春秋》 
C 《学记》 
D 《论语》 
16. 
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 )
A 优等生 
B 后进生 
C 全体学生 
D 中等生 
17. 
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
A 书目索引 
B 题录 
C 调查报告 
D 提要和文摘 
18. 
学习动机包含学习需要和( )两个基本成分。
A 学习压力 
B 学习兴趣 
C 学习期待 
D 学习知识 
19. 
学校教育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0. 
“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逼上梁山。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简述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2. 
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23.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 
在一次小学语文写作课上,李老师根据作文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 “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以前经常不及格,今天李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 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李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李老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5. 
小翔今年9岁,曾经在幼儿园间断性地就读两年。上课时经常大喊大叫,影响其他同学。他认字能力强、记忆力好,掌 握的词汇比较多,但不理解字词意思,不能正确地说出一个句子。刚进班级的时候,他把教室里的桌子推到一边,上课时老师进来了,他也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还不 时拿同学的书本、文具等,经常是整节课因为他的存在而无法进行。当他不开心的时候,他时常会大喊大叫,大声骂人,有时候还会不断抽打自己的右脸。
(1).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小翔可能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什么?(10分)
(2). 
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改善?(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40分)
26. 
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节课上,特别指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 
如何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15分)
(2).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5分)
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