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级统计专业综合-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行业统计(四)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农村耕地面积不包括______。
A 水稻田地
B 果园田地
C 小麦田地
D 玉米田地
2. 
轻工业不应包括______。
A 日用化工业
B 烟草加工业
C 水泥制造业
D 食品制造业
3. 
工业销售成品价值不包括______。
A 实际销售的成品价值
B 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价值
C 实际销售的半成品价值
D 自制设备价值
4. 
房地产统计中的______不可计算为空置面积。
A 报告期已竣工可售但未售出的商品房
B 报告期已竣工的公共配套建筑
C 以前年度竣工可售但未售出的商品房
D 报告期已竣工可租但未租出的商品房
5. 
下列有关工业总产值与销售产值之间关系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基础是当期工业产品的生产总量,工业销售产值计算基础是当期工业产品的销售总量
B 工业销售产值不含产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的价值,而工业总产值则包括
C 工业销售产值有时可能大于工业和产总值,因此工业产销率有可能大于100%
D 工业总产值与工业销售产值之间的差距就是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的价值
6. 
农村男性整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年龄在______周岁的人。
A 18~45
B 16~60
C 18~50
D 18~60
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______性质的经济组织。
A 合作社
B 集体所有制
C 股份制
D 全民所有制
8. 
农户是指长期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的住户和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其中“长期”是指居住时间至少为______。
A 六个月
B 一年以上
C 两年以上
D 三年
9. 
用收入法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公式是______。
A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B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C 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D 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二、多项选择题
1. 
农作物播种面积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包括______。
A 在耕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的面积
B 在非耕地上种植的农作物的面积
C 在耕地上移植的农作物的面积
D 在非耕地上移植的农作物的面积
E 属于专业性的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
2. 
农业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
A 农业生产条件
B 农业生产成果
C 农业生产过程
D 农业经济效益
E 农业科学实验
3. 
现行统计方法中的农村居民包括______。
A 纯农业户
B 农业兼业户
C 农村中从事二、三产业的非农户中的常住人口
D 主要收入带回农村家中的在外务工人员
E 生活与农村家庭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和退休人员
4. 
农产品产量包括______。
A 粮食产量
B 油料产量
C 水产品产量
D 猪牛羊肉产量
E 木本油料产量
5. 
下列关于农林牧渔劳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是指全社会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
B 分为整劳动力和半劳动力
C 在劳动年龄内的人员都应算为劳动力
D 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员都不应算为劳动力
E 整劳动力是指男子18~50周岁,女子18~45周岁
6. 
个体工商户成为工业产业活动单位的条件是______。
A 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B 领取《营业执照》
C 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
D 独立法人
E 有合伙人
7.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除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之外,还包括______。
A 工业销售产值
B 出口交货值
C 工业中间投入
D 工业增加值
E 从业人员数
8. 
单位从业人员包括______。
A 第二职业者
B 兼职人员
C 在岗职工
D 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
E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9. 
建筑业增加值采用分配法计算,包括______。
A 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
B 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
C 管理费用中的劳动待业保险金、税金
D 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E 工程结算收入
三、判断题
1. 
工业销售产值不含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而工业总产值包括这部分的价值。
正确  错误
2. 
铁路营业里程又称营业长度,是指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铁路线路总长度,包括正式营业和临时营业里程。对于全线或部分建成双线及以上的线路应按实际长度统计。
正确  错误
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正确  错误
4. 
农业总产值是农林牧渔四业产值相加之和。
正确  错误
5. 
粮食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
正确  错误
6. 
薯类和豆类不能被包括在粮食范围之内。
正确  错误
7. 
对粮食、猪、牛、羊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的统计一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正确  错误
8. 
统计耕地面积时一般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正确  错误
9. 
采矿业指对固体、液体或气体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等。
正确  错误
10. 
手工制作和产品的批发和零售都应包括在制造业范围内。
正确  错误
11. 
铺设高架公路、安装暖气设备应列为制造业活动,而不是建筑活动。
正确  错误
12. 
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利用火力、水力、核力以及风力、地热、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进行发电。
正确  错误
四、综合应用题
(每道小题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正确答案)
以下是2000年全国资金流量表的部分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对反映该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2000年资金流量表

单位:亿元

项目 非金融企业部门 金融机构部门 政府部门 住户部门 国外部门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使用 来源
净出口 -2240
增加值 50663 2133 8605 28067
劳动者报酬 18127 778 8181 26195 53242 17 56
生产税净额 12196 958 174 14702 1374
财产收入 6335 2035 5359 5646 454 229 40 3128 992 2132
经常转移 2842 170 509 352 2583 5199 3383 4119 568 45
最终消费 11706 42911
资本转移 4557 1 4558 4 4
资本形成总额 24316 117 3164 4903
1.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各部门增加值相加
2. 
按照以上选定方法计算的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______。
A 89468亿元
B 89357亿元
C 84877亿元
D 87117亿元
3. 
2000年总储蓄数额最大的部门是______。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机构部门
C 政府部门
D 住户部门
4. 
2000年,住户部门的初次分配总收入应为______。
A 28067+53242-26195=55114
B 28067+53242-(26195+1374)=53740
C 28067+(53242+3128)-(26195+1374+40)=56828
D 28067+(53242+3128+4119)-(26195+1374+40+3383)=57564
5.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总收入为x亿元,进而可计算该部门储蓄率为______。
A 11706/x
B 3164/x
C (11706+4558)/x
D (x-11706)/x
请根据以下资料对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等进行计算和分析,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指标 2003年 2004年 2004年为2003年的%
国民总收入(亿元) 116741.2 136584.3 109.9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17390.2 136875.9 109.5
第一产业 16928.1 20768.1
第二产业 61274.1 72387.2
第三产业 39188.0 43720.6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21730.3 140775.8 108.6
其中:最终消费 67493.5 75430.1
资本形成总额 51554.7 61828.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 9111 10561 105.8
注:价值量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6. 
衡量2004年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代表性指标及数值是______。
A 国民总收入增长9.9%
B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
C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
D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8%
7. 
对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是______。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不能确定
8. 
2004年与上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______。
A 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B 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D 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9. 
2004年的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与上年相比的变化是______。
A 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都上升
B 最终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都下降
C 最终消费率下降、资本形成率上升
D 最终消费率上升、资本形成率下降
10.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GDP排名,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417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美元。这是按______所做的国际比较。
A 汇率法
B 购买力平价法
C 价格指数缩减法
D 综合指数法
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