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口腔主治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学-16
(总分0, 做题时间90分钟)
A1型题
1. 
下颌前伸运动主要是
A 双侧颞肌同时松弛
B 侧嚼肌同时收缩
C 双侧颞肌同时收缩
D 双侧翼外肌同时收缩
E 双侧翼外肌同时松弛
2.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最基本、最常用而可靠的止血方法为
A 热凝止血
B 降压止血
C 钳夹、结扎止血
D 阻断止血
E 压迫止血
3. 
婴儿唇裂手术后的饮食方法为
A 吸吮母乳
B 半流
C 普通奶瓶喂流汁
D 术后24小时禁食
E 小汤匙喂饲流汁
4. 
关于脓肿切开引流,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A 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可早期切开、防止炎症扩散
B 结核性淋巴结炎引起的寒性脓肿不能切开引流
C 深部脓肿经穿刺有脓液者应切开引流
D 底间隙脓肿应切开引流
E 抗生素治疗无效且同时出现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者应切开引流
5. 
种植体植入的时机是拔牙后的
A 3~6月
B 1年以后
C 2月
D 均可
E 1月
6. 
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的牙为
A 下颌双尖牙
B 上颌侧切牙
C 上颌尖牙
D 上颌中切牙
E 下颌中切牙
7. 
临床为了判断处于生长发育期患者的发育情况,常摄
A 手腕骨片
B 曲面断层
C 经咽侧位片
D 头颅后前位
E 头颅侧位片
8. 
智齿冠周炎治疗时,应首先进行
A 智齿拔除术
B 冠周龈瓣切除术
C 全身支持疗法
D 抗菌药物的应用
E 局部处理
9. 
在口内行上牙槽前神经局部浸润麻醉时,其药物应注入
A 固有膜
B 牙龈组织的深层
C 牙龈乳头
D 前庭沟的黏膜下层内
E 牙龈组织的浅层
10. 
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为
A 下颌角
B 下颌体部
C 下颌的颏部
D 下颌升支
E 髁颈部
11. 
关于拔牙和拔牙创的检查及处理,下列错误的是
A 检查牙龈有无撕裂
B 过高的牙槽中隔可待其自行吸收
C 检查牙根的数目是否符合
D 检查拔除的牙是否完整
E 牙槽骨壁折断应压迫复位
12. 
涎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外伤性
B 淋巴源性
C 血源性
D 牙源性
E 逆行性
13. 
诊断化脓感染的可靠依据是
A 白细胞增多
B 凹陷性水肿
C 超声波检查
D 穿刺检查
E X线片检查
14. 
普通拔牙后10天,伤口愈合良好,局部无明显炎症现象,但是患者常感到伤口处胀痛不适,尤其是碰触伤口颊侧时更为明显,常见的原因是
A 骨突
B 干槽症
C 麻醉时针尖刺伤骨膜
D 伤口内有残根遗留
E 伤口内有肉芽组织
15. 
眶下孔的表面解剖标志位于
A 眶下缘下1.5cm处
B 眶下缘外1/3和中1/3交界处
C 眶下缘中1/3和内1/3交界处
D 眶下缘中点下0.5~0.8cm处
E 眶下缘中点和口角连线的中点
16. 
颌骨良性肿瘤的主要X线表现为
A 有空腔形成
B 边界清晰
C 骨质破坏
D 有虫蚀样破坏
E 有骨膜反应
17. 
咽后壁瓣的宽度一般为咽后壁宽度的
A 1/3
B 1/2
C 3/4
D 2/3
E 1/4
18. 
细胞分化较高的肿瘤为
A 舌癌
B 软腭鳞癌
C 颊黏膜癌
D 口底癌
E 硬腭鳞癌
19. 
颈淋巴触诊时病人的体位为
A 坐位,两眼平视
B 坐位,头低向前方和受检侧
C 坐位,头略仰起
D 平卧,头偏向健侧
E 自由体位,肌肉放松
20. 
颈前三角包括
A 颌下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及颌后三角
B 颌下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颈动脉三角、颏下三角及气管三角
C 颌下三角、颌后三角、颈动脉三角、颏下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
D 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颌后三角及气管三角
E 颌下三角、颏下三角、下颌后窝、颈动脉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
21. 
下颌前牙拥挤的病例,拔除牙齿时,最易出现的情况是
A 伤及邻牙
B 误拔
C 断根
D 舌侧骨板破坏严重
E 以上都不是
22. 
口腔颌面损伤后患者鼻或耳流出带血的水样液体可诊断为
A 脑脊液漏
B 鼻骨及乳突骨折
C 脑挫裂伤
D 硬脑膜外血肿
E 脑震荡
23. 
关于牙源性感染,下列错误的是
A 感染可向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扩散
B 智齿冠周炎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C 牙源性感染小儿更常见
D 儿童龋病较成人龋病常见
E 病原菌通过根尖进入人体内而发生感染
24. 
下列对智齿冠周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智齿冠周炎主要发生在萌出不全的患者
B 上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发病率较低
C 临床上以远中水平阻生智齿冠周炎为好发
D 是指发生在智齿牙冠周围的软组织炎症
E 临床上以下颌智齿冠周炎多见
25. 
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应采取
A 包膜外肿瘤摘除,面神经解剖
B 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不解剖面神经
C 深叶肿瘤应保留面神经,并做肿瘤组织的切除
D 浅叶肿瘤除切除肿瘤及浅叶外,不保留面神经
E 浅叶肿瘤应切除肿瘤及浅叶,深叶瘤应切除肿瘤及全腮腺,保留面神经
26. 
通常颌面部随意瓣的长度比例为
A 6:1
B 1:1
C 2~3:1
D 1.5:1
E 4~5:1
27. 
智齿冠周炎龈袋常用的冲洗液中不包括
A 1%的福尔马林
B 0.9%的生理盐水
C 1:5000的高锰酸钾液
D 0.1%氯己定液
E 1%~3%过氧化氢溶液
28. 
口腔炎症切开引流,有关切口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切口长度取决于脓肿部位的深浅与脓腔的大小
B 切口应尽量选择在隐蔽的位置
C 颜面切口应顺皮纹方向切开
D 切口应在脓腔的最低位
E 一般切口的深度应直达脓腔
29. 
上切牙孔的神经称为
A 腭前神经
B 切牙神经
C 上齿槽前神经
D 鼻腭神经
E 眶下神经
30. 
上颌骨骨折X线摄片检查,应选择
A 曲面断层
B 颅顶位(颏顶位)
C 上颌牙合片
D 柯氏位(鼻额位)
E 华氏位(鼻颏位)
31. 
关于上颌切牙的拔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向唇侧力量应较大
B 用旋转力量小
C 向舌侧力量应较大
D 拔侧切牙时向近中的力量较大
E 牵引拔出的力量应较小
32. 
"翼下颌皱襞"通常作为哪项临床治疗中的解剖标志
A 阻滞麻醉下齿槽神经
B 因旁间隙的口内切口
C 下颌三叉神经撕脱术的口内切口
D 阻滞麻醉上颌神经
E 翼下颌间隙的口内切口
33. 
伤口缝合时防止内卷和过度外翻的目的是
A 提高缝合的速度
B 无张力
C 防止感染及愈合后疤痕不明显
D 接触面加大
E 防止出血
34. 
关于下颌切牙,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拔除宜用旋转力
B 只用摇动力、不需用牵引力
C 多为单根锥形牙
D 为单根牙,所以拔除时不易断根
E 拔除宜用摇摆力
35. 
牙槽外科阻滞麻醉时发生面瘫,处理方法为
A 处理同Bell面瘫
B 口服镇静药
C 不做特殊处理
D 局部理疗
E 局部注射神经营养药
36. 
典型造釉细胞瘤X线片的特点
A 分房大小均匀
B 房隔不清,边缘无切迹,牙根移位
C 分房不清,房隔粗大,有骨化现象
D 多房,分房大小不均匀,瘤内牙根吸收,边缘有切迹,房隔清晰
E 有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分房不清
37. 
腮腺区包块,不作术前病理检查,而采取手术时做冰冻检查的原因是
A 病人免受两次手术痛苦
B 有面神经不易取标本
C 增加解剖面神经的困难,亦不符合肿瘤的治疗原则
D 增加切口感染机会
E 重复切口影响美观
38. 
易发生骨折的面骨为
A 上颌骨
B 颧骨
C 下齿槽骨
D 下颌骨
E 颧弓
39. 
关于脓肿切开的目的,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 预防感染向颅内扩散
B 预防并发边缘性骨髓炎
C 排出脓液达到消炎解毒的目的
D 有利于细菌培养确定病原菌
E 解除局部疼痛、肿胀
40. 
拔牙患者,血压高于多少时,应先治疗高血压
A ≥33.8/15.6kPa
B ≥21.3/12.7kpa
C ≥24.0/13.3kPa
D ≥26.7/16.0kPa
E ≥18.6/12kPa
X型题
1. 
不与颈总动脉伴行的静脉是
A 颈内静脉
B 颈前静脉
C 颈外静脉
D 下颌后静脉
E 颈总静脉
2. 
下颌骨的薄弱部位包括
A 髁状突颈部
B 下颌角区
C 正中联合部
D 颏孔区
E 下颌孔区
3. 
下列引流方式属于开放引流的是
A 胃肠减压
B 负压引流
C 片状引流
D 管状引流
E 纱条引流
4. 
皮脂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包括
A 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
B 肿块与深层组织无粘连
C 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
D 肿块中央皮肤可有黑点
E 圆形,肿块与皮肤粘连
5. 
急性蜂窝织炎的特点包括
A 可经淋巴及血液传播
B 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C 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D 病变不易局限
E 病变易于局限而形成脓肿
6.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有
A 腺源性
B 牙源性
C 损伤性
D 血缘性
E 医源性
7. 
属细胞毒素类(烷化剂)的抗癌药是
A MTX
B 阿霉素
C 环磷酰胺
D 氮芥
E 5-Fu
8. 
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弥散型行死骨刮出术的指征是
A 患者全身情况可以耐受手术
B 感染发生后2~3周
C X线片可见有死骨形成
D 用探针经瘘孔探得粗糙骨面
E 急性感染控制后,遗留经久不愈的瘘管
9. 
出腭大孔的神经和血管是
A 鼻腭神经
B 腭大动脉
C 腭前神经
D 腭后神经
E 腭中动脉
10. 
拔牙时牙槽骨折断的常见原因有
A 牙根形态异常粗壮
B 使用牙挺时用力过急过猛
C 去除骨质太多
D 牙根与牙槽骨粘连
E 术者用力不当
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