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行政程序、行政责任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所涉及的行政行为的性质为标准,可以将行政程序分为______。
A 主动行政程序与依申请行政程序
B 主要行政程序与次要行政程序
C 法定行政程序与惯用行政程序
D 抽象行政行为程序与具体行政行为程序
2. 
行政机关在民事活动中不存在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在______中的活动也不表现为行政程序。
A 行政司法行为
B 行政立法行为
C 行政诉讼行为
D 行政执法行为
3. 
行政程序可分为内部行政程序与外部行政程序,外部行政程序包括______。
A 报告审批程序
B 行政处罚程序
C 公文处理程序
D 规章备案程序
4. 
行政程序中依申请行政程序多适用于______行政行为,在行政程序中属于少数情形,如行政许可程序即属依申请行政程序。
A 授益性
B 公益性
C 收益性
D 社会性
5. 
被称为行政程序法生命的原则是______。
A 公正原则
B 公开原则
C 合法原则
D 效率原则
6. 
我国行政程序需要公开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A 行政信息公开
B 行政过程公开
C 行政期限公开
D 行政决定公开
7. 
由于行政司法行为是解决民事争议和行政争议的活动,具有______的特点,强调公平、公正应当是行政司法程序设置的最根本要求。
A 授益性
B 准立法
C 高效率
D 准司法
8. 
事后行政程序是指行政行为实施后,为确定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以及纠正违法、不当行为而适用的程序,如______。
A 听证程序
B 行政检查、调查程序
C 行政复议程序
D 通告程序
9. 
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就有关问题听取当事人评论意见,同时予以说明解释的制度,其形式不包括______。
A 公听
B 辩论
C 听讯
D 陈述
10. 
回避制度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如相应事项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不得参与该事项的处理的制度,其来源于普通法上的______。
A 诚实信用原则
B 准确科学原则
C 自然公正原则
D 及时有效原则
11.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中,______是指行政相对人或其他利害相关人在行政程序中有权对行政行为发表意见并且使这种意见得到应有重视的原则。
A 公正原则
B 公开原则
C 参与原则
D 效率原则
12. 
听证制度的形式中,______主要适用于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行为。
A 公听
B 听讯
C 辩论
D 陈述
13. 
行政程序制度中,行政救济不包括______。
A 行政复核
B 行政复议
C 行政裁决
D 声明异议
14. 
既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也是当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A 平等原则
B 约束原则
C 不歧视原则
D 法治原则
15. 
行政程序制度中,______来源于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这项原则要求“任何人都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
A 行政公开制度
B 说明理由制度
C 回避制度
D 不单方接触制度
16. 
为了确保行政程序基本原则中效率原则的贯彻实施,行政程序法应当确立与其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其中不包括______。
A 行政协助制度
B 代理制度
C 选任制度
D 时效制度
17. 
如果应当公开的行政决定没有公开,该行政决定就不能产生法律效力,不具有法律______。
A 强制力
B 执行力
C 确定力
D 公信力
18. 
执行保障措施在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每日按罚款数额的______加处罚款。
A 0.5%
B 1%
C 2%
D 3%
19. 
行政对财产的强制执行的具体方式包括______。
A 强制拘留
B 强制划拨
C 强制履行
D 强制传唤
20.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里,不完全是行政程序制度,有实体的内容;不完全是行政内容的制度,有司法内容的制度是______。
A 时效制度
B 回避制度
C 救济制度
D 听证制度
21. 
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中,______是构成行政违法的首要条件。
A 考察该行为的客观表现
B 这种行为是出于行为人的过错,即故意或过失
C 行为人负有相关的法定义务
D 行为人有不履行相关法定义务的行为
22. 
行政不当是指行政主体所为的同行政违法相并列的一种有______的行为。
A 瑕疵
B 错误
C 不当
D 责任
23. 
关于行政不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行政不当与行政违法一样,也会引起相应的法律效果
B 目前在我国,行政不当一律导致该行为无效
C 行政不当与承担行政责任之间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D 行政不当不要寻求法律救济,以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4. 
区别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时,行政违法对应的行为是裁量行为和______。
A 意志行为
B 羁束行为
C 客观行为
D 主观行为
25. 
关于行政责任的种类的划分方法不包括划分为______。
A 国家侵权责任和国家合同责任
B 惩罚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
C 制裁性行政责任、强制性行政责任和补救性行政责任
D 行政许可责任和行政强制执行责任
26. 
行政责任的特点里,法律责任区别的对象是______。
A 内部责任
B 行政相对人的责任
C 民事、刑事责任
D 道义责任
27. 
行政责任的表现形式中,______是在无法恢复原状的情形下给予该相对人权利补救的一种形式。
A 恢复名誉
B 返还权益
C 承认错误
D 行政赔偿
28. 
行政责任通常因行政当局的______,而产生且应由国家予以赔偿或补偿。
A 侵权或违约
B 无效或撤销
C 失职或越权
D 失职或违约
29. 
行政责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是______行政责任形式。
A 民事
B 补救性
C 羁束
D 裁量
30. 
非财产性质的最轻微的一种补救性行政责任形式是______。
A 恢复原状
B 恢复名誉
C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D 撤销违法
31. 
行政责任的追究,是指在确定行政责任的基础上,______强制负有责任的行为人履行一定的义务。
A 有权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检察机关
32. 
行政责任的免除形式不包括______。
A 一般免除
B 豁免
C 特定免除
D 紧急免除
33. 
在追究行政责任必须坚持的原则中,被学者称为“主客观相一致”的一项原则是______。
A 责任自负原则
B 法律责任与违法程度相适应原则
C 责任法定原则
D 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34. 
关于行政责任的转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 行政责任的转继是法定的,不是由行为人自行决定的
B 行政责任的转继应当公开明确,否则就会失去有效监督
C 从主体条件上看,行政责任的转移人和继受人限于法律事实
D 只能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才发生行政责任的转继
35. 
行政违法的影响法律效力表现为完全失去法律效力和经补正后方具有法律效力这样两种情形,引起相应法律责任表现为______和补救权利责任这样两种责任类型。
A 纠正偏差责任
B 制裁性行政责任
C 惩罚性行政责任
D 强制性行政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 
行政机关只有在______等行政行为中才存在行政程序问题。
A 行政立法行为
B 行政执法行为
C 行政诉讼行为
D 行政司法行为
E 行政复议行为
2. 
行政程序以法律是否明确规定和要求为标准,可将行政程序分为______。
A 主动行政程序
B 惯用行政程序
C 事先行政程序
D 依申请行政程序
E 法定行政程序
3. 
我国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原则、______。
A 公正原则
B 参与原则
C 公开原则
D 效率原则
E 及时原则
4. 
以行政程序适用的范围为标准,行政程序可分为内部行政程序与外部行政程序,内部行政程序包括______等。
A 国家公务员的任免程序
B 公文处理程序
C 报告审批程序
D 行政征收程序
E 规章备案程序
5. 
为了确保行政程序的效率原则的贯彻实施,行政程序法应当确立不停止执行制度、紧急处置制度、排除行政障碍制度、______等。
A 时效制度
B 处理制度
C 代理制度
D 委任制度
E 行政协助制度
6. 
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在同一行政处罚案件中从事______的行政人员应当彼此独立、各司其责,不得从事与职责不相容的活动。
A 调查取证
B 听讯
C 听证
D 陈述
E 裁决
7. 
行政立法程序一般都比较复杂、严格,如______等成为行政立法程序不可缺少的内容。
A 听证制度
B 备案制度
C 会议制度
D 报告制度
E 专家论证制度
8. 
行政程序的空间的表现形式包括______。
A 口头形式
B 影像形式
C 动作形式
D 语音形式
E 书面形式
9. 
行政司法程序包括______。
A 行政裁决程序
B 行政许可程序
C 行政复议程序
D 行政奖励程序
E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10. 
行政程序基本原则中的公开原则包括的内容有______。
A 行政过程公开
B 行政信息公开
C 行政决定公开
D 行政相对人公开
E 行使行政权的依据必须公开
11. 
行政违法行为具有的特点包括______。
A 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
B 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调整和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为
C 行政违法是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后果严重的也不能上升为犯罪行为
E 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是承担行政责任
12. 
从目前我国监督行政法制中的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的操作实态来看,行政违法行为可分为______等。
A 行政失职
B 行政侵权
C 滥用职权
D 玩忽职守
E 行政越权
13. 
行政不当行为具有的法律特征包括______。
A 行政不当行为合法,但存在一定的瑕疵
B 行政不当行为主要发生在裁量行为中
C 行政不当行为并不必然引起行政责任的承担,且引起的只是补救性的行政责任
D 行政不当只是该行为可被撤销的一种理由,并不构成该行为自始无效的根据
E 行政不当与行政违法一样,行政不当一定导致该行为无效
14. 
有关对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的区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归根结底都是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的行为效力是无效、被撤销或经补正后有效
C 行政违法对应的行为是裁量行为,行政不当对应的行为是羁束行为
D 行政不当不必然引起法律责任,且主要是补救性的责任
E 行政不当的前提其实是合法的,只是不合理
15. 
对行政责任狭义的理解为它是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此理解可以概括出行政责任的主要特点有______。
A 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而非道义责任或其他责任
B 行政责任是具有法律从属性的责任
C 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的外部责任,不包括行政相对人的责任
D 行政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有其相对特殊的内容和归责条件
E 行政责任是行政违法行为及某些行政不当行为引起的法律后果
16.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______。
A 已构成行政违法行为
B 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C 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损是由行政违法行为造成的
D 必须是法定的应予追究的由该行为主体承担的法律责任
E 引起了惩罚性的法律责任
17.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时,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包括______。
A 强制划拨
B 强行退还
C 强制扣缴
D 强制传唤
E 执行罚
18. 
有关对行政责任的消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行政责任的消灭是指行政责任被确定后,因某些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不复存
B 行政责任的消灭发生发生在责任确定过程中
C 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赔偿决定在行政诉讼中被人民法院撤销属于行政责任的消灭
D 行政责任的消灭条件是法定的,其性质是强制的
E 导致行政责任消灭的法律事实之一是行政责任已履行完毕
19. 
在我国,法定有权追究行政责任的国家机关包括______。
A 权力机关
B 监察机关
C 行政机关
D 职能机关
E 司法机关
20. 
从我国监督行政法制的实践来看,追究行政责任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______。
A 责任法定原则
B 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C 责任自负原则
D 责任共同承担原则
E 法律责任与违法程度相适应原则
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