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培训考试急诊科学生理学
(总分69, 做题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单纯扩散
2. 
动作电位
3. 
成分输血
4. 
射血分数
5. 
相对不应期
6. 
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BMR)
7. 
基础代谢
8. 
有效滤过压
9. 
血浆清除率
10. 
视野
11. 
妊娠
二、单项选择题
1. 
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称为:()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2. 
下列有关传导特点的选项,错误的是:()
A 双向性
B 安全性
C 不衰减性
D 有“全或无”现象
3. 
下列有关红细胞的破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
B 每天约有5%的红细胞被破坏 
C 每天约90%的衰老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
D 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促进红细胞的形成
4. 
下列有关红细胞血型的选项,正确的是:()
A 红细胞膜上只含B抗原者为A型
B 含A抗原的为B型
C 含有A与B两种抗原的为O型
D A和B两种抗原都没有的为O型
5. 
下列有关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错误的是:()
A 化学传递 
B 单向传递
C 时间延搁
D 不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6. 
下列关于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步骤,错误的是:()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B 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
肌质网(即纵管系统)对Ca2+的释放和再聚积
兴奋—收缩偶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偶联因子是Na+
7.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 钠平衡电位
B 钾平衡电位 
C 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 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8.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 和K+ 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9. 
阈电位是指:()
造成膜对 K+ 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造成膜对 K+ 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 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去极化造成膜对Na+ 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0. 
静息电位由正常的-90 mV改变为-95 mV时,其兴奋性:()
A 升高 
B 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11. 
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连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Na+
Cl-
Ca2+
K+
12. 
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浆
D 血清
13.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珠蛋白
D 血红蛋白
14. 
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主要离子流是:()
K+内流,Na+内流
Ca2+内流,Na+内流,K+外流
Ca2+内流,K+外流
Na+内流, Ca2+外流
15. 
在无神经和体液因素影响下,窦房结细胞自动兴奋的频率为:()
A 90次/分
B 80次/分
C 75次/分
D 100次/分
16. 
下列有关心电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
B 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
C P—R间期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
D 心电图是心肌兴奋与收缩的反应 
17. 
刺激心脏迷走神经时,会产生:()
A 心率加快
B 心输出量增加
C 心肌收缩力增加
D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
18. 
能够引起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是:()
CO2分压下降
O2分压升高
H+浓度下降
O2分压下降和CO2分压升高
19. 
肺通气是指:()
A 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 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 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D 外界氧入肺的过程
20. 
O2与CO2通过呼吸膜的扩散速率比较是:()
O2=CO2
O2>20倍CO2
O2=20倍CO2
CO2=2倍O2
21. 
下列可使氧离曲线右移的条件是:()
CO2分压升高
[H+]降低
C pH升高
D 温度降低
22.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 物理溶解
B 形成碳酸
C 形成碳酸氢盐
D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23. 
呼吸基本节律产生部位是:()
A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B 延髓呼吸神经元
C 脑桥呼吸中枢
D 大脑皮层
24. 
CO2分压增高引起呼吸兴奋,主要是通过:()
A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
B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C 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 刺激脊髓呼吸神经元
25. 
缺氧引起呼吸兴奋,是通过:()
A 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 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转而兴奋呼吸中枢
C 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 刺激脊髓呼吸神经元
26. 
抑制胃液分泌的物质是:()
A 促胃泌素
B 组胺
C 盐酸
D 乙酰胆碱
27. 
下列对胃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所需的酸性环境;并使蛋白质变性
B 保护胃黏膜
C 抑菌、杀菌
D 有助于小肠铁和钙的吸收
28. 
胰液缺乏时,下列哪种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受影响:()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维生素A
D 糖类
29. 
下列关于糖的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肠只吸收单糖
B 单糖吸收途径是血液
Na+ 主动转运受阻,对糖吸收无影响
D 葡萄糖进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30. 
能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 胃酸
B 内因子
C 肠激酶
D 组织液
31. 
正常脑电图具有4种基本波形,即α波,β波,θ波,δ波。但成人在清醒状态下一般记录不到的波形是:()
A α波
B β波
C θ波
D δ波
32. 
甲状腺功能活动主要受下列哪种因素的调节:()
A 甲状旁腺
B 性腺
C 下丘脑与垂体
D 松果体与胸腺
33. 
调节血钙水平的最重要激素是:()
A PTA
B TSH
C ACTH
D GH
34. 
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
A 血糖
B 氨基酸和脂肪酸
C 激素
D 神经调节
35. 
水的重吸收主要发生在:()
A 髓袢
B 远曲小管
C 近球小管
D 集合管
36. 
下列反射与前庭器无关的是:()
A 姿势反射
B 腱反射
C 植物性神经
D 眼震颤
37. 
下列反射不属于脊髓躯体反射的是:()
A 肌反射
B 姿势反射
C 对侧伸肌反射
D 牵张反射
38. 
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等因素而有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幅度一般不超过:()
A 1.5℃
B 1.0℃
C 0.5℃
D 2.0℃
39. 
肾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变动于多少范围内时于肾血流量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恒定:()
A 90~160 mmHg
B 80~160 mmHg
C 80~180 mmHg
D 90~180 mmHg
40. 
葡萄糖的重吸收,仅发生于近球小管,但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限度,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多少时,尿中出现葡萄糖:()
A 6.67~7.78 mmol/L
B 8.89~10.00 mmol/L
C 10.0~11.1 mmol/L
D 7.78~8.89 mmol/L
41. 
对眼的适宜刺激的光波的波长是:()
A 370~740 nm
B 340~770 nm
C 370~470 nm
D 470~740 nm
42. 
味觉的敏感度往往受食物或其他刺激物的温度影响,味觉的敏感性最高时的温度是:()
A 20~25℃
B 25~30℃
C 20~30℃
D 25~35℃
43. 
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浓度为:()
A 35~45 pmol/L
B 45~100 pmol/L
C 100~145 pmol/L
D 35~145 pmol/L
44. 
胰岛素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几分钟,主要在肝脏中灭活,肌肉与肾等组织也能使胰岛素失活。胰岛素的半衰期是:()
A 4 min
B 3 min
C 8 min
D 5 min
45. 
人胰高血糖素在血清中的浓度为:()
A 0~50 ng/L
B 50~100 ng/L
C 100~150 ng/L
D 150~200 ng/L
46. 
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前后会出现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排卵前先出现短暂升高,而在排卵后降低0.5℃左右
B 排卵前先出现短暂降低,而在排卵后升高0.5℃左右
C 排卵前先出现短暂升高,而在排卵后降低1℃左右
D 排卵前先出现短暂降低,而在排卵后升高1℃左右
47. 
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有碘和甲状腺球蛋白,在甲状腺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上发生碘化,并合成甲状腺激素。人每天从食物中大约摄碘100~200 μg,占全身碘量的:()
A 80%
B 90%
C 70%
D 60%
48. 
T4与T3都具有生理作用。目前认为,T4不仅可作为T3的激素原,而且其本身也具有激素作用,约占全部甲状腺激素作用的:()
A 25%
B 45%
C 35%
D 15%
三、多项选择题
1. 
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
A 易化扩散
B 单纯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出胞
E 入胞
2. 
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主要是:()
Na+ 通道失活,Na+ 停止内流
K+ 外流
Ca2+ 内流
Cl-内流
Mg2+ 内流
3.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
A 物理溶解
B 和水结合形成碳酸
C 形成碳酸氢盐
D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 碳氧血红蛋白
4.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
A 全身动脉血压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B 肾小囊内压升高时,使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也减少
C 全身血浆蛋白的浓度明显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
D 肾小球的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亦有很大影响
E 心率加快
5. 
神经反射弧的组成是:()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元
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元
E 效应器
四、问答题
1. 
何为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过程及特点。
2. 
试述调节血管舒缩活动的体液因素。
3. 
简述氧离曲线特点及生理学意义。
4. 
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是什么?
5. 
试述肾脏的泌尿功能在机体排泄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