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13
(总分120, 做题时间90分钟)
第一题
赣州市是江西省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为了满足本市的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水利建设、资源开发等需要,响应中央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利用GPS技术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作业范围约90km 2 ,涉及周边等纳入规划建设的县市,现阶段已完成全部外业观测任务。
仪器设备齐全,人员由有丰富大地测量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及技术员等若干名组成。主要作业规范依据有:
(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4)《国家重力控制测量规范》(GB/T 20256—2006)。
(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
(6)《区域似大地水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 23709—2009)。
下图是进行GPS C级网观测时的局部控制网网图,分别由D1~D4共4台广州中海达HD8200E讲行观测。

问题:
1. 
试做出接收机的调度方案。
2. 
一个时段的总基线数和独立基线数为多少?该GPS网总基线数、必要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多余基线数、D03~D04边的重复基线数各是多少?该GPS网的平均多余观测分量是多少?
3. 
GPS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有哪些?
第二题
根据某市“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和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需求,需对该市沿海、沿江的滩涂实施1:10000水下地形测量,为该市围垦工程、港航建设、海洋资源利用等提供基础性测绘资料。测区位于东经121°34"00"~122°09"00",北纬40°04"45"~40°23"30",包括该港口及附近地区、航道、锚地以及航行信息(水深、障碍物、干出滩、海岸线、海底底质、助航标志等)。项目任务是完成1:10000水下地形测量,提供当地平均海平面基准下的高程数据、2000坐标系下的UTM坐标,并绘制水下地形图。任务日期为:自2010年4月15日开始,到2010年5月30日结束。
(1)已有的资料准备。
①测区内已有1:10000地形图,可作为控制网设计、选点用图;
②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③长期验潮站资料包括:布设了1、2、3三个潮位站,3站为长期验潮站,前期已经有13年的潮位观测资料;1、2站为短期验潮站。
(2)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及规格。
测绘成果,严格按照现行的的测绘规范和标准执行。
(3)已有设备情况。
水下地形测量采用的设备包括定位设备(GPS)、声速测量、验潮仪、水准测量、其他辅助设备。
问题:
1. 
重要海区的礁石与小岛周围布设测深线有何要求?
2. 
在本案例中,当深度点上岸时,如何处理?
3. 
深度测量后,需要对测深数据进行检查,当出现哪些情况时需要进行补测?
第三题
某大桥总长4875m,主桥上部结构采用(160+380+160)m的3跨连续漂浮体系PC斜拉桥,斜拉索按空间分布,桥塔采用钻石形,边跨设一个辅助墩。桥面净宽31m,分8车道,该桥桥塔140.3m,自身荷载巨大,风、潮湿影响显著,受力情况复杂。桥上交通繁忙,高峰时车流量超过5000辆/h。为了确保大桥安全运行,避免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和影响,必须对其进行长期变形监测。某勘察测绘研究院承接了该项目任务,并进行了塔顶水平位移、基础沉降、主梁挠度、主梁及主塔应力、斜拉索索力等变形监测内容。大桥南北桥塔基础承台的监测点距基准点最远不超过600m,并在大桥南北塔的塔顶各设置2个水平位移监测点,主梁上对应于主桥各墩顶的桥面上以及主跨的L/3、L/2、L/4(L为主跨长度)处设置9个挠度观测点。主要作业规范有《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桥梁变形监测及相关设计规范要求等。
问题:
1. 
一般进行桥梁变形监测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2. 
精密水准测量每站水准路线一般不超过60m,当采用每千米观测高差中误差为±0.3mm的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时,则每站(距离为60m)高差中误差M 为多少?离基准点最远的监测点的差异沉降量的中误差M ΔH 为多少?
3. 
针对本案例,简要说明其监测实施方案。(提示:所用仪器及精度指标,观测方法及计算等)
第四题
某县城镇地籍调查包括县城建成区与部分规划区,共划分5个街坊,7943宗土地,总面积14.72km 2 。范围东起化肥厂,西至县殡仪馆,北及东牛屯蔬菜市场,南抵小河道工业区,凡位于该范围内的国有、集体各类用途土地均为调查对象。
城区、建制镇地籍调查和数据库建设,聘请某测绘公司承担权属调查、地形地籍测量和图形数据库建设任务,各村负责派专人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权属调查。
(1)前期准备阶段。
①收集城镇地籍调查资料、原有城镇地籍调查图,包括街坊划分信息、道路、河流信息、有关地籍档案,建成区基本地籍图的分幅情况、分幅结合表、分幅坐标、比例尺,控制网布设等级、分布范围、控制网图、控制网坐标成果,地籍图、宗地图及界址点成果表、面积计算表,权属资料及有关发证材料等。
②组织业务培训,对参加地籍调查工作的人员进行为期5天的内业及外业培训。
③编制技术方案,举行专家论证会议,进行项目协调和前期业务技能培训。
(2)组织实施阶段。
①资料处理。对收集上来的资料,与实际用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地籍调查要求进行分类归纳,摸清工作量,划分工作区。
②外业调查。外业调查要充分利用城镇地籍调查图和相关资料。做好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准备。城镇地籍变更调查要先确定调查范围,确定新旧资料衔接利用方案,进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和新扩范围的调查工作。
土地权属界线应以原有的城镇土地权属调查资料为依据,确定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界线;原有土地界线已经变化的,要按有关规定重新确定土地权属界线,设置土地界址标志,确定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城镇地籍调查要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实地勘测确定各宗地的界址。外业调查要填写相关的外业调查手册。
③内业工作。整理外业调查成果,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进行辖区行政面积、土地权属面积、各地类面积的量算汇总,并对城乡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以计算机量算面积经图幅理论面积控制平差后确定宗地面积。完成1:500比例尺城镇地籍图的更新和各种比例尺宗地图绘制。完成城镇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编制地籍调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分析报告。完成土地统计汇总,以此为基础完善城镇土地变更调查制度,实现土地变化随时更新,保持资料现势性。
④数据库建设。在上述工作开展的同时,数据库的建设同时进行。利用国土资源部测评通过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软件建设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属性数据库。
(3)技术依据。
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2007]7号)。
③《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④《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⑤《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⑥《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
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
⑧《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
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
⑩《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2)。
《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1997)。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4)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分带、高斯正射投影。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问题:
1. 
土地面积测算与平差的原则是什么?
2. 
某宗地内房产多个权利所有人,没有明确各权利人的用地面积,那么请说明共有土地使用权面积计算土地面积分摊的原则和方法?
3.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应收集哪些资料?
4.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有哪些?
第五题
为了满足某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受该市测绘局的委托,计划生产该市1:1000比例尺的基础地理数据。测绘航空摄影技术确定采用超轻型飞行器航摄系统或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超轻型飞行器航摄系统是指采用2000万像素以上框幅式数码相机和有人驾驶超轻型固定翼飞机、三角翼飞行器、动力滑翔伞、直升机等飞行平台进行航空摄影的系统。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是指采用2000万像素以上框幅式小像幅数码相机和无人驾驶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飞艇等飞行平台进行航空摄影的系统。
(1)摄区概况。
摄区为我国北方低平原地区。
(2)数码相机要求。
相机镜头应为定焦镜头,且对焦无限远;成像探测器面阵应不小于2000像素;最高快门速度应不低于1/1000s。
(3)主要技术依据。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问题:
1. 
航摄系统的飞行平台对飞行高度和抗风能力有哪些要求?
2. 
划分航摄分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 
航摄成果整理与验收时航片编号的方法是什么?
第六题
某市计划编制一幅经济挂图,为市领导、各职能部门了解本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服务。该市东西长约50km,南北宽约35km。某测绘局承担了编制任务。
(1)已有资料情况。
根据项目需要、挂图内容设计和表示方法设计,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
①2010年更新生产的1:50000地形图;
②全市行政区划简册,资料截至2010年年底;
③2010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区(乡)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区(乡)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至2010年年底。
(2)编制要求。
①挂图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幅面选择4开(510mm×360mm)。
②地理要素通过已有的资料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地理要素包括乡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
③专题要素表示全市辖区范围内各区(乡)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区(乡)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
④地图现势性应达到2010年年底。
⑤应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
问题:
1. 
该挂图应采用多大的比例尺?
2. 
用框图表示专题地图的制作过程。
3. 
地理底图的作用是什么?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编制原则是什么?
4. 
分析本市经济挂图中地理底图内容的选取方法。
第七题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计划建设“××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由分布式节点组成。各节点由在线地理信息数据、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和运行支持系统组成。
(1)在线地理信息数据构成。
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包括矢量数据、影像数据、模型数据、地理监测数据、实时传感数据),按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数据规范,经整合处理后,形成在线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
(2)地理实体数据处理要求。
地理实体数据是对地理实体的描述与表达,采用实体化数据模型,以地理要素为空间数据表达与分类分层组织的基本单元。地理实体数据遵循的技术标准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 9010—2011)。
(3)地名地址数据处理要求。
地名地址数据是以地理位置标志点来表达地名与地址的数据,包含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地名地址代码等信息。地名地址数据遵循的技术标准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 9010—2011)。
(4)电子地图数据处理要求。
电子地图数据是针对在线浏览和标注的需要,以各类数据源为基础,经过内容选取组合、符号化表达、图面整饰后形成的各类视屏显示地图。电子地图数据遵循的技术标准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电子地图数据规范》(CH/Z 9011—2011)。
问题:
1. 
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内容包括哪些?
2. 
地名地址数据以地理位置标志点来表达,地理位置标志点的定义规则有哪些?
3. 
在电子地图数据生产过程中,地图分级时每级要素内容选取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