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题2 2017年
(总分150, 做题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  )
A 中南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 印度半岛 
D 索马里半岛 
2. 
关于教师专业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技能 
B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精神 
C 教师专业化是要师范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 
D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3. 
长江沿岸由上游向下游的河港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B 重庆、上海、武汉、南京 
C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D 上海、重庆、武汉、南京 
4. 
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所收费用。
A 责令退还 
B 双倍退还 
C 没收 
D 追缴 
5. 
“专业态度较为稳定,从心理上接纳了教学工作,决心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阶段。
A 虚拟关注 
B 生存关注 
C 任务关注 
D 自我更新关注 
6. 
某年,电信公司投入了巨资改善网络通讯质量和网络覆盖区,结果当年用户增加了20%,但是利润却下降了10%。以下选项中最可能解释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的是(  )
A 新增用户的消费总额较低 
B 网络包年费大幅度降低 
C 电信公司当年的管理出了问题 
D 电信公司为扩大网络覆盖区投入的资金过多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必须由具有我国国籍、在我国境内定居、并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我国学校的(  )
A 教师 
B 校长 
C 行政人员 
D 教辅人员 
8. 
下面中国古代诗人与其艺术风格对应不符的是(  )
A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
B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歌雄浑质朴、苍劲悲壮 
C 白居易,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 
D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私人轿车进入家庭,对中国人来说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然而,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将使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交通紧张状况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因此,中国的交通问题最终必然限制私人轿车的发展。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观点(  )
A 应先发展交通,再发展轿车工业 
B 私人轿车的增多不是交通紧张状况加剧的主要原因 
C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必将带动中国交通的大发展,从来就是先有车,然后才有路 
D 在人口众多、交通不发达的中国,发展私人轿车是不切实际的 
10.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 教师 
B 教材 
C 学生 
D 社会需求 
11. 
教师良心虽然外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教师却能深深地体验和意识到,并利用它指导自己的工作。这说明教师良心具有(  )
A 公正性 
B 稳定性 
C 内隐性 
D 广泛性 
12. 
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和灵魂是(  )
A 爱与责任
B 职责和要求 
C 权利和义务 
D 鼓励和赞美 
13. 
衡量教师个人教学行为和品德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
A 职业道德原则
B 职业道德范畴 
C 职业道德规范 
D 职业道德修养 
14. 
某教师上课经常迟到,他的行为主要违反了(  )
A 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B 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C 教师人际行为规范 
D 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15. 
教师获取报酬主要通过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和(  )来体现。
A 带薪休假 
B 政治地位 
C 有偿家教 
D 教师节 
16.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能服你呢!”落款是:“让你最讨厌,等待你处罚的学生”。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向学生诉苦 
B 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 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 在班上宣读字条的内容,并检讨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响了警钟 
17. 
“鸡不吃米强按头,到头来它也是不吃的”,这句话反映了(  )
A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 学生是独特的人 
C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D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8.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 ①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同 ②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 ③选学的教育内容不同 ④教育评价的标准不同 ⑤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19. 
以下作品名称、作者和作品类型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父亲》、罗中立、雕塑 
B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国画 
C 《开国大典》、徐悲鸿、国画 
D 《八骏图》、林风眠、版画 
20. 
热带雨林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  )
A 对流雨 
B 锋面雨 
C 台风雨 
D 地形雨 
21. 
我国现行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
A 私人职业 
B 从属职业 
C 专门职业 
D 附加职业 
22. 
师生关系体系中最高层次的关系形式是(  )
A 社会关系 
B 伦理关系 
C 心理关系 
D 教育关系 
23. 
计算机中访问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
A RAM 
B Cache 
C 光盘 
D 硬盘 
24.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  )
A 某教育局局长 
B 某市市长 
C 某市公安局 
D 某乡镇党委书记 
25. 
不属于“婉约派”词人的是(  )
A 李清照 
B 辛弃疾 
C 柳永 
D 姜夔 
26.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  )的方针。
A 教育、感化、挽救 
B 批评、教育、惩罚
C 说理、劝服、感化
D 教育、劝服、挽救 
27.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
A 管仲 
B 吴起 
C 李悝 
D 商鞅 
28. 
下列不属于写作过程的三个主要阶段的是(  )
A 主题策划的起步阶段
B 采集感知的准备阶段 
C 立意选材谋篇的构思阶段 
D 起草修改的表述阶段 
29. 
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创立“新文体”的是(  )
A 龚自珍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乡间读书过个年 一近年关,苍茫的岁末时分总是格外地撩动着城里游子的心境。一时间周围总像有声音在急不可待地催促我踏上归家的行程,收拾好行李,常常丢三落四地忘却家人 嘱咐携带的东西,却总忘不了整理好几册自己要读的书。说真的,再也没有比过年时到乡间,更能唤起我读中国古书的情怀了。 在祥和氤氲的冬日乡间,我有机会独自面对着收割后一派深沉平静的田野,感受着漂浮在乡间晨曦里那种白露未曦的独特气息。村舍间红色的桃符、响亮的鞭炮交织 起洋洋的喜气,院落里农事已毕的乡亲们围炉沽酒。在微微醉意中品味着日常生活小满足中的大幸福。在乡间读书总是让人有着太多的感动与联想,乡土、家园、传 统,朴素生命里的浮世悲欢,纯粹中国式的生活感受,都在这样一个极其中国化的时节中凸显出来,让你远离尘嚣,亲近风土,走进民间与历史的深处,刻骨铭心地 触摸到在庄稼与方言间流淌的中国灵魂与东方血脉。走进异地城里读书已经多年,读出那份困惑与浮躁却是始料未及的:今天读书人的心灵早已失却了往昔的宁静与 纯粹。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也喧闹不堪,一切让人目不暇接,但心灵似乎更加苍白贫血。物欲横行代替了文雅从容的涵咏,膨胀的功利之心侵吞了悠游的读书之 乐。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里的读书人忙碌于排行榜、传媒、畅销书和不着边际的研讨会,这种现代人的读书生活中可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正的读书:身在香港繁 华之地的董桥先生刻闲章一枚说:“我是个村郎,只合守篷窗、茅屋、梅花帐。” 年头岁尾偶尔从生活的漩涡里平静下来,惊心岁月,又流年暗换,蓦然发觉生命里又有一些日子远去了。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过年时回乡间读书,在心灵宁静与平和的无穷感悟中,才能真的留住岁月,留住自我。 问题:
(1). 
结合材料,分析作者为什么说“再也没有比过年时到乡间,更能唤起我读中国古书的情怀了”。(6分)
(2). 
文段中“现代人的读书生活中可能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真正的读书”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8分)
31. 
材料: 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 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 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
(1). 
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和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7分)
(2). 
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32.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一扇门 周海亮 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 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 的飞乌——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 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 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 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 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他当然知道。老人 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 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 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返身跑出屋子。 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 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问题:
(1). 
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4分)
(2). 
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10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50分)
3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要求作文。 由新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会经历一段艰难甚至于痛苦的转折,在这一时期,教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包括职业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化解,可能会出现教师情绪低落、缺乏意义感、跳槽等。 请根据上述文字给你的启示,以“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为话题写作。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