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水平考试(MHK)四级-11
(总分3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听力理解
第一部分
说明:在听完每段话之后,你将听到几个问题,请你在试卷上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1. 
A 缆控潜水器
B 载人潜水器
C 水下自动机器人
D 自由行动潜水器
2. 
A 2
B 3
C 4
D 8
3. 
A 深海地质调查
B 参与现代水雷战
C 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采样
D 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
4. 
A 日本、俄国
B 俄国、英国
C 美国、中国
D 俄国、美国
5. 
A 开会时
B 开完会
C 上车时
D 第二天
6. 
A 汽车里
B 镇政府
C 县长家
D 专卖店
7. 
A 县长的西装
B 刘镇长找纽扣
C 一万元的纽扣
D 刘镇长买纽扣
8. 
A 辣椒能刺激舌头和皮肤
B 让吃不惯辣椒的人的眼睛产生灼痛感觉
C 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
D 辣椒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
9. 
A 印度
B 中国
C 美国
D 墨西哥
10. 
A 内啡肽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B 内啡肽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
C 辣味刺激口腔时,唾液分泌会增加
D 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第二部分
说明:在听完每段话之后,你将听到几个问题,请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阅读理解
说明:每段文字后都带有几个问题,请你阅读后根据每题要求,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唯一恰当的答案。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很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儿。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儿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唯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
俗话说, 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作“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足球的热烈、晚会的热闹、酣睡的香甜,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 
下列哪项是作者说的“磨脑子”的书?
A 读起来驾轻就熟
B 就像吃现成的肉
C 要认真做摘抄记录
D 深入思考才能理解的书
2. 
文中画线部分“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中的“烂杏”指的是:
A 让人“磨脑子”的书
B 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
C 能让人神清气爽的书
D 能提高思维水平的书
3. 
作者举李敖先生的事例是想告诉我们:
A 李敖先生从来不看电视
B 李敖先生晚上都是在阅读“老书”
C 读“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拒绝
D 读“磨脑子”的书,就要学会拒绝一切
4. 
关于“磨脑子”的书,下列哪项不正确?
A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B 能带给人非同一般的快乐
C 使人永远告别琐碎与平庸
D 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
5.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A 要广泛读书
B 要多读古书
C 要读真正的好书
D 对每一本书都要精读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 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 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负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譬如说,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6. 
作者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最根本的责任是什么?
A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B 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C 对自己的职务负责
D 对家庭、亲戚、朋友负责
7. 
作者对“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怎么看?
A 完全依靠别人
B 文中没有说明
C 可以分担或转让
D 完全由自己承担
8. 
第三段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A 人的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
B 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C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的人生才有意义
D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可能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9. 
如果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社会将是:
A 安定的社会
B 和谐的社会
C 发展的社会
D 有效率的社会
上海市教委最近推出第3版《中小学生守则》。“珍爱生命”首次出现在《小学生守则》中,而《中学生守则》则增加了“学会感恩”条款。
人的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
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浑然不知,甚至还对社会心生无端的仇恨心理。如现在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对父母不尊重、不关心。著名歌手丛飞曾耗资300万元,资助了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自己重病住院时,那么多学生竟无一人去看望他,更不用说助他一臂之力。在学生守则里增加“学会感恩”条款,填补了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利于培养孩子养成感恩这一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而西方的感恩节,正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要从家庭、学校开始,教育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才会少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10. 
“学会感恩”首次出现在:
A 《小学生守则》
B 《中学生守则》
C 《大学生守则》
D 《中小学生守则》
11. 
作者举歌手丛飞的例子是想说明:
A 现在的孩子喜欢流行歌手唱的歌
B 现在的孩子对社会都怀有仇恨心理
C 现在的孩子都不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
D 现在很多孩子对于社会的恩惠麻木不仁
12. 
作者对“西方国家的感恩节”持有的态度是:
A 反对的
B 赞成的
C 愤怒的
D 喜悦的
13.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A 让孩子们学会珍爱生命
B 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关心
C 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
D 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别人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高品质生活了。
于是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回答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工匠把一张桌子做到了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就是有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就是有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就是有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就是有生活品质。
整个社会都能摒弃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有生活品质了。因此, 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 ,不是小部分人的品位不高,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
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人们往往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有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继而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
有些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一般人心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些就是高品质生活,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了的从大贪官到小流氓,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真正的追求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地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追求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于陋巷而依然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讲求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14. 
下列哪一项属于有“生活品质”的做法?
A 在吃饭的时候摆阔
B 在买衣服的时候奢侈
C 摒弃不良的东西,寻求更好的可能
D 拼命地挥霍金钱,追求物质的享受
15. 
关于什么是生活品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
B 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
C 都市才有生活品质,富人才有生活品质
D 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16. 
作者认为是否有生活品质的关键是:
A 物质条件
B 求好精神
C 所处地区
D 受教育程度
17. 
“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指的是什么?
A 很多人追求名牌
B 很多人追求高消费
C 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
D 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地追求
18. 
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是:
A 品牌的东西质量都非常好
B 物质社会里,商业竞争非常激烈
C 人们追逐名牌,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
D 人们认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追求生活品质
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坚持不懈,探求真理,潜心钻研,造福人类。他们的成就辉煌灿烂,他们的品格更是光彩照人。
居里夫人,当有人要以重金购买镭的专利时,她不仅断然拒绝,而且毫不保留地将镭的“秘密”公之于世。她不谋私利,甘愿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尚人格堪称楷模。
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在火焰和浓烟的包围中,仍然坚信:“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他坚持真理,不畏邪恶,推进了人类文明和科学的进程。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人重金留聘面前,毅然选择了归国之路。他名扬海外,身在他乡,但心里思念的是祖国人民,渴望的是祖国繁荣昌盛。他的赤子心、民族情永远感召着亿万中国人。
科学家高士其,原名高仕。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改名时,他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为钱。”改名实为小事,但足以表明科学家那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的。
与此相反,有的人虽也为科学殿堂添砖加瓦,但品格低下。创立热传导数学理论的傅立叶,在严酷的权力斗争中,时而效忠拿破仑,时而效忠路易十八,拿破仑东山再起,他又一次宣誓拜倒在其脚下。当人们再提到热传导数学理论时,还有谁对这位政治上的两面派称道呢?
至于那些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剽窃抄袭、诋毁他人、抬高自己的做法,怎能不更为世人所不齿呢?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就科学家而言,这句话既是对其科学建树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其人格价值的突出强调。可见,具备良好的品格对科学家是何等重要啊!这也就是所谓“学科学,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所在。让我们铭记:一个有高尚人格的科学家,才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19. 
根据本文,对科学家钱学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的
B 不谋私利,甘为社会做贡献
C 拒绝美国人重金留聘,毅然归国
D 坚持真理,不畏邪恶,推进科学进程
20. 
居里夫人、布鲁诺、钱学森、高士其四位科学家的共同点是:
A 都具有高尚的人格
B 都是不做官、不为钱
C 都坚持真理,不畏邪恶
D 都身处海外,却心系祖国和人民
21. 
作者举傅立叶的例子想说明:
A 他能看清当时的政治形势
B 他也为科学殿堂做出了贡献
C 他是热传导数学理论的创立者
D 人品低下的科学家为世人所不齿
22. 
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
A 学科学,首先要学做人
B 所有科学家品格都很高尚
C 具备良好的品格对科学家是非常重要的
D 有高尚人格的科学家,才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23. 
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
A 品格的重要性
B 科学家的成就
C 科学家的人格
D 怎样才能成为科学家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万历年间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历代学者在记载向日葵时,都特别提及其向日性。如梅尧臣《葵花》诗:“此心生不背朝阳,肯信众草能翳之。”刘克庄诗《葵》:“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木深。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可见自古以来“葵”就与“向阳”紧密联系在一起。
那么,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
答案是:要看处于什么生长阶段。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的确是向日的,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不过并非即时的跟随,植物学家测量过,其花盘的指向落后太阳大约12°,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三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但花盘一旦盛开,就不再向日转动,而是固定朝向东方了。
简单地说,是这样的:光照射到芽的尖端,被光受体吸收,激发生长素的合成。光同时刺激向光面和背光面的生长素的合成,但是背光面的生长素合成量要高3倍。在芽尖合成的生长素经由维管组织向下传输,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刺激细胞壁拉长。由于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较高,导致背光面的细胞被拉得较长,从而朝着向光面弯曲。
显然,向日葵的叶子和花盘之所以能朝着太阳转动,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向日葵背光一面含量升高,刺激背光面细胞拉长,从而慢慢地向太阳转动,在太阳落山后,生长素重新分布,又使向日葵慢慢地转回起始位置,也就是东方。
在花盘盛开后,向日葵也停止了生长,而把花盘固定朝向东方。这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向日葵的繁衍有益处。向日葵的花粉怕高温,如果温度高于30℃,就会被灼伤,因此固定朝向东方,可以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但是,花盘一大早就受阳光照射,却有助于烘干在夜晚时凝聚的露水,减少受真菌侵袭的可能性;而且在气温较低的早晨,阳光的照射使向日葵的花盘成了温暖的小窝,能吸引昆虫在那里停留,帮助传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想已足以消除某些观察过向日葵的大人、小孩儿的困惑了。他们不轻信常识,能够自己观察验证,敢于挑战权威,这是难能可贵的。
24. 
第一自然段引用古诗是想说明:
A 历代学者对向日葵都有记载
B 向日葵是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的
C 自古以来“葵”就与“向阳”紧密联系在一起
D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的学者喜欢写有关向日葵的诗
25. 
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
A 向日葵向日
B 向日葵不向日
C 文中没有说明
D 要看其生长阶段
26. 
向日葵固定朝向东方是在:
A 花盘盛开后
B 花盘盛开前
C 种子发芽时
D 形成花盘时
27. 
花盘固定朝向东方是为了:
A 让向日葵停止生长
B 吸引昆虫停留,帮助传粉
C 避免正午阳光的直射,减少辐射量
D 让向日葵一整天都能受到阳光的照射
28. 
这篇短文讨论的主题是:
A 向日葵的繁衍生长
B 向日葵究竟向不向日
C 人们对向日葵的困惑
D 向日葵传入中国的时间
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相继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 这项技术 可以用于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 这项技术 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 这项技术 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29. 
第二自然段中三次提到的“这项技术”是指:
A 锁定目标技术
B 处理案件技术
C 无线定位技术
D 全球定位系统
30. 
下列属于新兴无线业务的是:
A 彩铃、彩信、短信
B 彩信、短信、手机上网
C 接打电话、彩信、彩铃
D 手机上网、彩铃、彩信
31. 
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技术的是:
A 地球定位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手机定位体统
D 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32. 
下列哪项不是手机信号参数?
A 传播时间
B 信号场强
C 天气情况
D 入射角度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地,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菌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 “铁公鸡” 。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地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33. 
很多兰花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其原因是:
A 易于传粉繁殖
B 地理环境适宜兰花生长
C 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D 可减少被鸟类取食而造成的浪费
34. 
第六段中“铁公鸡”的意思是:
A 兰花不开花
B 兰花不接受传粉
C 兰花被传粉时也给传粉者好处
D 兰花只享受传粉却不给传粉者好处
35. 
我们从兰花的长久生存得到的启示是:
A 为了生存,就要学会不择手段
B 要做一个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C 适应各种环境,努力获取生存条件
D 立足于社会,就得学会各种“骗术”
36. 
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
A 美丽的兰花
B 兰花的智慧
C 兰花是怎样传粉的
D 兰花是怎样实施骗术的
常常能听到这样一些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用多了会笨。”这些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用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用多了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肌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肌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肌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37. 
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是因为:
A 经常用就不会生锈
B 经常用使脑血管处于运动状态
C 受到信息刺激少,脑细胞损失就少
D 脑血管常处于舒展状态,脑神经细胞得到很好的保养
38. 
作者认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常常会受到哪些因素的互相影响?
A 生理、心理、社会
B 生理、心理、环境
C 心理、环境、物质条件
D 心理、社会、精神状态
39.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脑多的人比不用脑的人容易早衰
B 青少年更应该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C 人的脑子用得越多,死亡的脑细胞就越多
D 人的一生当中,用过的脑细胞占全部脑细胞的80%~90%
40. 
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
A 要勤于用脑
B 生命在于运动
C 脑子用多了会笨
D 多用脑,可防老
三、读后写
1. 
说明:阅读下面这篇文字,阅读后,请你以“只是一个普通人”为题,将其缩写成一篇短文,以复述为主,可以合理删除文中某些信息,不需加入自己的观点,字数不得少于600。
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儿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儿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一个小男孩儿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安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他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着头表示感谢。
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捅到窗前,看着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儿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