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纪相关知识-城市和城市规划
(总分95,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按照(    ),城市分为块状城市、带状城市、星状城市等。
   A.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B.城市的地形地貌
   C.城市的平面几何形状    D.城市的内部结构

A  B  C  D  
2. 
一般用城市的(    )来表示城市规模。
   A.用地规模    B.经济规模    C.人口规模    D.建设规模

A  B  C  D  
3. 
(    )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A.城市性质    B.城市规模    C.城市行政等级D.城市地形条件

A  B  C  D  
4. 
城市规划区通常(    )。
   A.大于城市行政区,小于或等于城市建成区
   B.大于城市建成区,小于或等于城市行政区
   C.小于或等于城市建成区
   D.大于城市行政区

A  B  C  D  
5.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称为(    )。
   A.一类居住用地    B.二类居住用地
   C.三类居住用地    D.四类居住用地

A  B  C  D  
6. 
二类居住用地是指(    )。
   A.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B.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C.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D.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A  B  C  D  
7.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属于(    )。
   A.一类工业用地    B.二类工业用地C.三类工业用地D.四类工业用地

A  B  C  D  
8.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其中第三阶段是(    )。
   A.“绝对集中”时期    B.“相对集中”时期
   C.“相对分散”时期    D.“绝对分散”时期

A  B  C  D  
9. 
城市化的类型中,如果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散方式,则称为(    )。
   A.向心型城市化    B.离心型城市化
   C.外延型城市化    D.飞地型城市化

A  B  C  D  
10. 
自然条件很差,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要付出很大代价进行改造才能用于建设的用地,属于(    )。
   A.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B.比较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C.基本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D.不适宜城市建设用地

A  B  C  D  
11. 
一般要求百年一遇洪水位以上(    )m的地段,才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地势过低或经常受洪水威胁的地段,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否则必须修筑堤坝等防洪设施。
   A.0.1~0.5    B.0.3~0.4    C.0.3~0.5    D.0.5~1

A  B  C  D  
12. 
工程地质条件中,以下关于地基承载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不同
   B.建筑物的层数越高,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越高
   C.工业建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一般比民用建筑要低
   D.在城市建设中,选择承载力大的岩土作为建筑地基,不仅可以使建筑物安全稳固,还可节省大量用于加强地基承载力的投资

A  B  C  D  
13. 
地震烈度分为12度,在地震烈度为(    )的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建设用地。
   A.6度及6度以下    B.6度及6度以上
   C.7度及7度以上    D.9度以上

A  B  C  D  
14. 
下列关于容积率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容积率=土地面积/总建筑面积
   B.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土地面积
   C.容积率=建筑基底占地面积/地块面积
   D.容积率=地块面积/建筑基底占地面积

A  B  C  D  
15. 
(    )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A.城市绿线    B.城市紫线    C.城市黄线    D.城市蓝线

A  B  C  D  
16. 
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是(    )。
   A.建筑红线    B.用地红线    C.建筑控制线  D.城市紫线

A  B  C  D  
17. 
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属于(    )。
   A.城市绿线    B.城市紫线    C.城市黄线    D.城市蓝线

A  B  C  D  
18. 
某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0万m2,容积率为2.5,该建筑项目用地面积为(    )万m2
   A.25    B.30    C.35    D.40

A  B  C  D  
19. 
某建筑项目,用地面积为20000m2,总建筑面积为50000 m2,该建筑项目容积率为(    )。
   A.2    B.2.5    C.3    D.3.5

A  B  C  D  
20. 
某建筑项目,用地面积为10000 m2,容积率为3,该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m2
   A.15000    B.20000    C.30000    D.40000

A  B  C  D  
21. 
根据《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的范围包括(    )。
   A.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
   B.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镇规划和乡村规划
   D.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和村庄规划

A  B  C  D  
22. 
城市详细规划分为(    )。
   A.近期性详细规划和远期性详细规划  B.近期性详细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C.近期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D.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A  B  C  D  
23. 
(    )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A.城市总体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城市分区规划

A  B  C  D  
24. 
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属于(    )的内容。
   A.城市总体规划    B.分区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A  B  C  D  
25. 
某居住生活聚居地的特点是,被小区道路分割,居住人口规模2000人,配套建设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则该区域最可能是城市规划意义上的(    )。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居住社区

A  B  C  D  
26. 
某居住生活聚居地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人口规模约为11000人、3000户,配套建设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则该区域最可能是城市规划意义上的(    )。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居住社区

A  B  C  D  
27. 
某地块面积10公顷,居住用地面积为6公顷,住宅用地面积为5公顷,住宅总建筑面积为30公顷,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4公顷,则其住宅建筑净密度为(    )。
   A.6    B.5    C.0.8    D.0.66

A  B  C  D  
28.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比率,称为(    )。
   A.居住建筑净密度    B.总建筑密度
   C.住宅建筑面积密度    D.居住区建筑面积毛密度

A  B  C  D  
29. 
某居住区住宅用地面积17.8 hm2,建有42栋住宅,分别为:6栋24层的住宅每栋基底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为900 m2、21600 m2;16栋3层的住宅,每栋基底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为1080 m2、14040 m2;20栋8层的住宅,每栋基底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为1080 m2、8640 m2,则该居住区住宅平均层数为(    )层。
   A.7.9    B.11.9    C.12.1   D.19.0

A  B  C  D  
30. 
拆建比是指(    )的比值。
   A.拆除的建筑总面积与原有建筑总面积
   B.拆除的建筑总面积与应拆除的建筑总面积
   C.拆除的建筑总面积与尚未拆除的建筑总面积
   D.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

A  B  C  D  
31. 
A住宅小区的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是12500 m2,而该小区的住宅用地面积是50000 m2,该小区的住宅建筑净密度是(    )。
   A.20%    B.25%    C.50%   D.60%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32. 
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大小,包括( )。

A 用地规模
B 经济规模
C 人口规模
D 工业规模
E 建设规模
33. 
城市规划区通常( )。

A 大于城市建成区
B 小于城市建成区
C 等于城市建成区
D 等于城市行政区
E 小于城市行政区
34. 
按市政公用设施齐全程度和环境质量等,居住用地可进一步分为( )。

A 一类居住用地
B 二类居住用地
C 三类居住用地
D 五类居住用地
E 四类居住用地
35. 
按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程度,工业用地可进一步分为( )。

A 一类工业用地
B 二类工业用地
C 三类工业用地
D 五类工业用地
E 四类工业用地
36. 
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工业用地,表述正确的是( )。

A 工业用地包括露天矿用地
B 工业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C 按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程度,工业用地可进一步分为三类
D 工业用地是指城市中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的建设用地
E 工业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他用地”
37. 
城市化的具体内涵包括( )四个方面。

A 依附于农村土地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多地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
B 分散的农村人口逐步向各种类型的城镇地域空间集聚
C 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地到农村集聚
D 城市文明与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扩散
E 城镇建设促进城镇物质环境的改善和城镇景观地域的拓展或更新
38.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主要是大城市)发生了多次从城市中心向郊外发展的浪潮,主要是( )。

A 第一次浪潮是人口外迁
B 第二次浪潮是工业外迁
C 第三次浪潮是零售业外迁
D 第五次浪潮是住宅外迁
E 第四次浪潮是办公室也在一些主要城市的郊外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
39.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如下( )阶段。

A “绝对集中”时期
B “相对集中”时期
C “相对分散”时期
D “比较分散”时期
E “绝对分散”时期
40. 
下列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有( )。

A 基本农田保护区用地
B 坡度超过10%的坡地
C 江河堤坝内的河滩地
D 地下具有开采价值矿藏的用地
E 地震裂度在9度以上地区的用地
41. 
以下( ),均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或居住用地。

A 不稳定的滑坡体本身
B 处于滑坡体下滑方向的地段
C 在地震烈度7度以下的地区
D 朝北的山坡
E 在地震烈度9度以上的地区
42. 
不适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主要有( )。

A 军事用地
B 需经人加固才可使用的土地
C 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 m的土地
D 基本农田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土地
E 受冲沟、滑坡一定影响的土地
43. 
下列城市规划术语和控制指标,表述正确的有( )。

A 建筑容积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B 建筑密度也称为建筑覆盖率,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
C 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D 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是指建筑控制线与道路红线或道路边界、地块边界的距离
E 城市黄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44. 
城镇体系是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按行政区划可分为( )的城镇体系。

A 全国
B 省域
C 市域
D 乡镇域
E 县域
45. 
城市总规划的内容有( )。

A 城市的发展布局
B 综合交通体系
C 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
D 各类专项规划
E 建筑形态控制指标
46.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 )。

A 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所作的具体安排
B 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所作的具体安排
C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D 城市发展规模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E 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47.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 )、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A 性质
B 发展目标
C 居住区规模
D 发展规模
E 土地利用
48.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 )。

A 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的控制指标
B 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
C 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
D 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设计及施工
E 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49.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等。

A 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
B 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
C 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D 确定公共设施的位置、规模和布局
E 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
50. 
居住小区是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并被( )所围合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A 城市道路
B 自然分界线
C 管辖界
D 行政分界线
E 权属范围线
51. 
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数规模,分为( )三级。

A 居住楼
B 居住小区
C 居住组团
D 独立式组团
E 居住区
52. 
居住区内道路分为( )四级。

A 街道(级)道路
B 居住区(级)道路
C 小区(级)路
D 宅间小路
E 组团(级)路
53. 
在居住区的技术经济指标中,( )是反映居住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

A 建筑密度
B 拆建比
C 高层住宅比例
D 绿地率
E 户均人口
三、综合分析题
(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9年3月,A市(县级市)B房地产开发公司利用C村的200亩基本农田,欲建一住宅小区。经城市规划部门批准,该项目的建筑密度为0.72,容积率为4.8。2011年3月,该小区全部竣工并入住。经测算,该小区住宅总建筑面积为50万m2,住宅的基底总面积为5万m2。住宅的用地面积为7万m2。根据以上背景,请回答以下问题。

54. 
按照A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关于该项目的建筑密度批准意见,该小区内的基底总面积约为(    )万m2
A 3.2
B 4.8
C 6.4
D 9.6
55. 
按照A市城市规划部门关于该项目的容积率批准意见,该小区允许建设的住宅及其他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约为(    )万m2
A 32
B 48
C 64
D 96
56. 
该小区的住宅平均层数为(    )。
A 5
B 7
C 10
D 12
57. 
该小区的住宅建筑净密度约为(    )。
A 61.4%
B 71.4%
C 6.14
D 7.14
58. 
目前,A市应属于(    )。
A 一线城市
B 二线城市
C 三线城市
D 四线城市
2011年4月,A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城市边缘地带开发建成一B住宅区,该住宅区规模属于居住区。据了解,A房地产开发公司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居住环境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59. 
B住宅区人口规模一般为(    )。
A 25000~40000人
B 30000~50000人
C 8000~13000户
D 10000~16000户
60. 
B住宅区下列(    )用地中,属于住宅用地。
A 配套建设停车场用地
B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
C 宅间小路用地
D 宅间绿地
61. 
B住宅区中各类绿地面积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应不低于(    )。
A 25%
B 30%
C 35%
D 40%
62. 
B住宅区内地面停车率比率应宜超过(    )。
A 10%
B 15%
C 20%
D 25%
63. 
B住宅区内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    )。
A 3%
B 5%
C 8%
D 10%